全球化背景下和全球化進程中,政治傳播已經成為極為重要、各個國家異常重視的政治戰略問題。政治傳播的基本理論發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由於“政治”的特殊性,國外政治傳播理論的研究,其“實踐依據”基本是自己國家的政治,因而理論研究的成果主要適應於自己國家的政治實踐,即便是有研究所謂全球的政治傳播,也無一不是站在特定的意識形態立場上,所以,就對中國的政治實踐和相應的政治傳播理論構建而言,這種成果的可實踐性便非常有限。因此,在中國,實踐需要是政治傳播研究的切入點和推動力。

當然,從理論或學科背景上看,政治傳播是傳播學和政治學曆史悠久且十分重要的領域和分支,20世紀80年代之後在全世界範圍內方興未艾,成為一門顯學。但是,由於“政治傳播”既涉及政治學又涉及傳播學,這兩個不盡相同的學科關於政治傳播的研究形成了“學科壁壘”。“學科壁壘”限製了對政治傳播研究的“視界融合”,進而弱化了政治傳播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僅此而言,政治傳播研究雖然根源於實踐的迫切需要,但卻不能“急功近利”,急於“製造”什麼傳播、傳媒的具體策略雲雲,恐怕還是要下力氣對政治傳播理論“正本清源”。

中國傳媒大學作為以傳媒、傳播為特色的高校學術研究平台,成立了政治傳播研究所,形成了政治傳播的研究團隊,並從2009年起在原來碩士招生的基礎上設置了“政治傳播”的博士生招生方向,致力於中國政治傳播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研究理念是研究團隊的“靈魂”,研究團隊秉持著對政治傳播“正本清源”、從基本理論研究做起的學術理念,同時卻不失構建具有“中國氣派”政治傳播理論的眼界和膽識。目前,研究團隊已經規劃了研究戰略,製定了研究目標。其中,將在規劃的時間內出版“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叢書”,叢書的選題包括:《政治傳播論》、《政治傳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政治傳播與政治價值的嬗變》、《政治傳播與公民社會構建》、《營銷時代的美國政治傳播》、《革命時代的政治傳播》、《政治傳播視野中的國家形象研究》等。

張曉峰教授是政治傳播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在上述“研究叢書”中他已經承擔著《政治傳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一書的寫作。但是,他勤奮刻苦,在這套叢書出版之前,先以“政治傳播的理論與實務”為主線,與他的學生們把這些年的研究成果聚集成了眼前的這本著作,我細讀了這本著作,可以預見,它將給所有關注“政治傳播的理論與實務”的讀者以清晰和有益的答案。

張曉峰教授是我的學術摯友,他叮囑我寫一個“序”。我欣然接受,因為我想把上麵說的這些話作為“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叢書”的前沿信息傳播出去,同時也想把這些話作為張曉峰好友這本著作出版的“賀詞”。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荊學民

2011年2月29日於東湖灣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