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繁榮與深入,政治傳播研究作為一個跨越了傳播學、曆史學、新聞學、大眾傳播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的新的研究領域,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旨趣。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政治傳播的論文、專著也不斷湧現。但是,迄今為止國內學界關於政治傳播的基本理論與實務研究是一個薄弱環節。基於此,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研究中選擇了一個相關、互動的視角,從媒介的視角研究政治傳播,從政治傳播的視角審視媒介,而其中,我們更注重媒介在政治傳播中的影響,或說是媒介塑造的政治環境。

媒體在政治中擔當的角色是什麼?媒體在政治中具有什麼樣的作用?盡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媒體很重要,但是如果與政黨、議會、利益集團、政治意識以及投票行動等相比,政治和媒介的關係似乎並沒有這些政治實體和政治行動那麼緊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媒介的行為和形態十分複雜,而且也會隨著媒體所接觸的政治行為主體的不同而變化。所以,要對傳媒與政治的關係進行理論化的闡述是比較困難的。例如,媒介不隻是連接政治行為主體之間情報的橋梁,同時媒介本身作為一個政治行動主體,也置身於政治活動之中。

政治傳播研究的奠基人、美國新聞評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一書中指出:“當代意義最為重大的革命不是經濟革命或是政治革命,而是一場在被統治者中製造同意的藝術的革命”。他進而指出:“在新一代掌權者的政治生活中,勸服已然成為一門自覺的藝術與大眾政府的常規器官。還沒有人開始理解這場革命的結果,然而說如何製造同意的認識將改變所有的政治前提將毫不為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曾預言:“今後的時代,控製世界的國家將不是軍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麵的國家。”毫不誇張地說,在當今時代,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遇到了來自國內外的空前挑戰。在國內,公民意識的覺醒、社會利益的分化、市民社會的到來都為政治治理增加了諸多變數。這都需要執政者更加自覺地意識到學習和運用政治傳播的勸服藝術,已達致推進政治改革、維護社會穩定的效果。我們認為,應該認真反省傳統的傳播理念與政策,實現從宣傳到傳播的觀念轉變。在大眾社會的時代,傳統的宣傳理論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粗暴的信息幹涉顯然已經不合時宜,甚至可能造成對執政黨合法性基礎的削弱。因此,厘清政治宣傳與政治傳播之間的關係,加強對傳播媒介與政治之間的互動研究,加強對現代政治傳播的政治勸服、政治象征、政治修辭的了解,學習“製造同意的藝術”是當前中國政治傳播研究中亟須重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