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需要的不僅是雄心
一個超級大國的形成,既需要主觀條件也需要客觀條件。一個國家可以成為強國,但不一定就能成為超級大國。日本和德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日本可以在“二戰”中打遍亞洲敵手,但他不可能成為亞洲的超級大國。
德國也是一樣,但和日本不同的是,他可以成為歐洲地區的超級大國,要想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就隻能通過歐盟間接地實現。日本更是如此,脫離亞洲,他連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希望都沒有。但是,日本現在的心態是,不把自己當做亞洲國家,這是日本的悲劇。
做超級大國必須有硬件條件,即地域大、人口多。縱觀全球除美國外,隻有幾個國家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他們是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印尼。大家可能對印尼的情況還不清楚,在此我們作一簡單介紹。
印尼國土麵積190萬平方公裏,人口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由於印尼島嶼繁多,有17508個島嶼,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群島國家。印尼雖然是大國,但其人口成分複雜,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了47%,巽他族占了14%,馬都拉族占了7%,印尼華人占了5%,還有27%的其他小民族,民族語言多達200多種。由於印尼這種如散沙的國情,所以世界各國對他並不看好,不可能與超級大國的身份結緣。根據硬件來考評,雖然德國和日本都有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雄心,也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但其硬件遠遠沒有達到要求。
首先說德國。德國人口有8190萬,是歐盟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土麵積35.7萬平方公裏,隻是法國麵積的65%,如果不算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話,他是歐洲第五大國;其人口構成主要是德意誌人。雖然國土麵積在歐洲隻排在第五,但其人口排第一,從硬件上來說,德國可以成為歐洲的超級大國。
再說日本。日本人口數為1.28億,在亞洲排在第6位,在世界排在第10位;國土麵積37.8萬平方公裏,在亞洲隻排名第17位,而且是島國;其人口構成單一,隻有日本民族。日本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講,都不可能成為亞洲的超級大國。
不論是地區性的超級大國,還是世界性的超級大國,除了硬件條件外,軟件也同樣重要。成為超級大國至少需要有三個方麵的軟實力:第一,必須是經濟大國和經濟強國;第二,必須有統一的文化,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三,要對地區或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有很大的影響力。
從軟實力上來看,德國和日本都可以或者是已經達到要求。正是因為德國和日本都有強大的軟實力,所以他們才會有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雄心。但是,天意弄人,先天不足讓他們隻能望洋興歎。
難道德國和日本就真的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嗎?也不完全沒有希望,隻是要把期望值調低一下。成不了世界超級大國,但同樣可以發揮超級大國的作用。德國正在向這個方麵努力,而日本卻還在獨自追求超級大國的夢想。
本書以超級大國立題,那麼什麼叫超級大國呢?超級大國就是,它可以在某一地理區域內發揮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而不會被地區力量所影響,這樣的國家就是超級大國。比如美國這個世界級的超級大國,在經濟上,由於其國土麵積大,人口眾多,資源也豐富,自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大的獨立市場,能完全獨立於世界而運行;在軍事上,美國可以攻擊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但他卻很難被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軍事力量所攻破;在科技上,美國作為科技大國,在諸多方麵引領著世界科技的發展;在政治上,由於上述強大的綜合實力,使其有極強的話語權,他的一舉一動都對世界有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