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誰將主宰全球(3)(1 / 2)

第四節超級爭霸賽——一場漫長的淘汰賽

在世界曆史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國家,幾乎在一夜之間或從強國淪落,或從弱國崛起,給人一種“興也忽焉,敗也忽焉”的感覺,其實我們看到的隻是火山噴發的瞬間。在大國之間的爭霸賽中,其暗流湧動,從來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隻有參賽的選手才能體味,觀眾看的隻是結果。

並不是什麼國家都能參加世界強國爭霸賽的,它需要有資格。

第一,要具備一定的地理條件。超級大國必須有廣闊的陸地或者海域。

廣袤的土地讓一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獨立生存。在軍事上,遼闊的國土是一個國家戰略縱深的保證。在受到外強打擊時,軍隊能夠在地麵核戰或傳統意義上的陸地戰爭中從容地進退、重組,保存實力,進行反擊。同時,遼闊的疆域可以讓國家軍事設施,如雷達、導彈發射車等有很好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土過小,就會失去戰略縱深,即使國家再富有,軍事再強大,麵對大國來襲時,生存空間過小,便會有滅頂之憂。比如“二戰”

中的法國和波蘭,由於國土麵積小,麵對德國的強大軍事力量,無處藏身,沒有進退的餘地,最終亡國。英國雖然國土麵積不大,但他有英吉利海峽作屏障,才免於德國軍隊的侵入。反觀蘇聯,由於地域遼闊,他的軍隊即使被德國軍隊打得潰不成軍,但可以在大縱深的回旋中保存實力,最終讓德國兵敗莫斯科。

第二,參加世界強國爭霸賽,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經濟實力包括三個部分。其一是物質資源,沒有自己的資源就會被動。比如日本在“二戰”中,雖然他是亞洲軍事的霸主,但其物質資源主要靠進口來獲得,所以采取通過戰爭從他國掠奪資源的方法,來支撐戰爭的繼續。但是,低端資源可以從亞洲獲得,高端資源,如鋼鐵、石油則隻能通過貿易從非占領國中獲得。在全球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後,世界各國對日本進行了貿易封鎖,使其資源斷絕,因此,從資源方麵來講,日本在“二戰”中必敗無疑。其二,生產力水平。沒有足夠的生活力,就不可能生產出足夠的產品來支持爭霸的進行。其三,金融總量。在資本主義國家裏,經濟是靠金融來運行的。沒有金融的支持,不但社會經濟無法運行,就連國家機器也無法運轉。比如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由於經濟極端困難,不要說進行軍事演習了,就連正常的戰機空中巡邏、艦船海洋巡邏,因資金缺乏都無法保證。有許多的軍事設施由於無錢維護,有的隻能淘汰。國家機關、軍隊部門辦公場所經常拖欠電費。由此可見,金融總量的大小,在強國爭霸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有一定的國民素質和政治素質。一般來說,貧窮的國家,一般國民素質低下,國家凝聚力極弱。比如過去的中國,國民如一盤散沙,在清代時期,“八國聯軍”以區區不到二萬人的兵力,從天津溏沽長驅直入,直打清王朝的國都北京,讓偌大的中國簽下恥辱的條約,而中國的絕大多數老百姓在麻木中,自顧自地“安居樂業”。“二戰”中,日本小國殺入中國,而中國卻“毫無懼色”地繼續著內戰,當中日大戰全麵爆發後,才結成統一抗日戰線,但內訌仍未停歇。因此,國民素質和政治素質,是強國爭霸的基礎。

第四,參加世界強國爭霸賽,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有能力阻止外來侵略,打破外部勢力的封鎖,同時也能向對手施加壓力,進行反封鎖。一般人們都對軍事問題非常關注,對其中的利害關係也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這裏就不再多說了。

第五,參加世界強國爭霸賽,國內政治要穩定。在人類曆史上,曆次的強國爭霸賽,有許多國家並不是被對手直接擊倒在地,而被自己打敗。

比如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美國軍事力量打擊的結果,而是其內部政變所導致。伊拉克也是這樣。美國軍隊進入伊拉克後,伊軍聞風而散,可笑的是,有許多的伊拉克飛機和坦克居然被埋在地下,而伊拉克許多國民甚至歡迎美軍的到來。可以這樣說,在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的政府軍隊對美國軍隊的威脅,還不如戰後的“恐怖組織”對美國的威脅大,否則美國不會放棄這個在中東駐軍的機會。可見,政治穩定性的重要性。

冷戰結束後的世界,被人們認定是一個單極世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雖然現在的俄羅斯難比過去的蘇聯,但它承接了蘇聯的大部分實力,也保持著超級大國的特質。可以這樣說,美國敢進打世界上任何國家,但對俄羅斯卻不敢動手。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從沉淪中恢複了元氣,雖然身體還不健壯,但也有肌肉在身。俄羅斯擁有大量核武器,其數量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有強大的“深藍”軍事實力,有決戰於萬裏之外的毀滅力量,有俯視全球的太空係統,所有這一切,讓美國不敢把其列為現實的敵人,隻是進行強勢下的防禦。蘇聯倒下了,俄羅斯站起來了,美俄爭霸賽還要漫長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