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論壇:中國經濟企穩向好:邊界與效應分析(1)(1 / 3)

論壇時間與地點:2009年10月10日 北京金帝雅賓館

論壇主持人: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馬驍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西教授

論壇特邀嘉賓1

鄭京平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

李伏安 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

王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

賈康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曹文煉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財經司副司長

吳義國 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非國有經濟處處長

夏光 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楊正位 國家商務部政策研究室政策處處長

王忠明 工商聯副秘書長,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趙長保 國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昌彩 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長

樊綱治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李曉西:歡迎大家參加金帝雅論壇,這是根據賓館名字定的。今天是第一次。首先請馬校長介紹一下舉辦論壇的背景吧。

馬驍: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最近我們學校在建設學科特區的過程中,成立了一個發展研究院,聘請李曉西先生作為該院院長,所以今天的論壇應該說是由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這是第一次。我謹代表西南財經大學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地祝賀,並和邊校長一起,向各位到會的專家、領導表示衷心地感謝。雖然西南財經大學地處西南,但是願意參與國家經濟建設,我們想搭建一些平台,廣泛向各界專家討教,共同促進中國經濟學和管理學科的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學校可追溯到上海的光華大學。1952、1953年院係調整的時候,由西南地區的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係科合並組建。1980年歸人民銀行管理,而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是歸財政部管理。1995年我們進入國家“211”重點建設序列。2000年學校劃歸教育部管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體,以金融學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2萬多人,其中本科生1.6萬人、研究生6000人、博士研究生998人,此外我們還有一些海外留學生。我們培養的13萬畢業生當中,有4萬多人在金融係統工作,被譽為中國的金融人才庫。學校擁有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擁有37個博士點,64個碩士點,34個本科專業。學校建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我們現在堅持走特色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2005年,我們建立了年薪製和聘用製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機製,到目前為止共引進250餘名海內外優秀人才,其中引進長江學者4名,特聘海外院長5名,引進斯坦福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的全職海歸博士近80名,引進海外講座講授和課程教授50多名,我們為海歸博士搭建了一個經濟管理研究院的平台。下一步我們還將組建金融研究院和政治經濟學研究院。前不久我們組建了發展研究院,並在成都成功地舉辦了首次中國農民論壇,這都是李曉西教授策劃組織的,今天他又策劃了金帝雅論壇,所以對他表示衷心地感謝。

受封書記和趙校長的委托,誠摯地邀請各位專家到成都出差的時候,或者是專程到我們的光華講壇做一些講座,能夠把陽光普照到西南成都草堂邊的西南財大,讓我們的學生、老師能夠分享大家的真知灼見,謝謝各位!

李曉西:馬校長已經把西南財大的情況做了介紹,我想把組織金帝雅論壇的想法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彙報。社會各界要求老師們講課要聯係實際,要為國家建設進行科研,這就促成我們辦這個論壇,重點是與政府部門結合。通過這樣建立一個交流的平台,一方麵聽取政府部門的專家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提高我們科學研究的針對性;另一方麵,也希望能夠把學校裏麵的研究成果和政府的專家們交流,發揮高校參與國家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