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論壇:轉變發展方式:承載力與支持力(1)(3 / 3)

楊澤軍:我談一下想法,但不代表單位,談點個人的意見。

第一,轉變方式的問題,確實有一些觀念的問題。轉變發展方式內涵,轉變發展方式當時在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兩個根本性轉變,當時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講,我們早就認識到它的嚴重性了。10年了,在之前這些理念都有了,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現在又提出來轉變發展方式,它的內涵已經遠遠不是限於經濟原來由粗放型增長模式向集約型增長模式的概念了。我們的發展方式是非常寬泛的,不僅僅是經濟。現在“十二五”提出來的是經濟發展方式,這裏麵的概念已經遠遠不是這些,實際上包括政治體製、管理體製各個方麵都要轉變。否則的話,經濟這塊轉不動。我們都是搞經濟的,大家都知道,很多方麵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經濟本身的概念。所以,我們現在講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它已經是各個方麵的一種綜合概念。

第二,今天的主題是承載力與支撐力。我們下一步怎麼看這個問題?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要說測算,按照目前包括環境、排放、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按照目前的標準繼續往下走,實際上是一個可持續的問題,你能持續多長時間。所以,為什麼老說轉變方式迫在眉睫,如果你不轉,中國到底能夠走多長時間、走多少年。我們現在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將近10%的速度,新世紀2001年到現在10年的時間,10%以上的速度,我們這個速度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這是值得研究的。而且我們有沒有必要,這個速度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速度,真正的增長,有多少是無效的,是沒有用的或者對汙染、對環境、對資源是一種破壞性的,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的題目還是很深刻,支撐力也好,承載力也好,是很重要的。但這裏麵能夠引申出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我們這麼多年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到了2009年,我們說去年或者金融危機爆發,我們國家確實花了很大的力量,投了這麼多錢去保增長。實際上來講,這裏麵有不同的看法。金融危機給我們很大的一個機遇。在很多方麵認識到這個問題,但真正做,恐怕還有一個觀念。實際上現在發展經濟也好,發展各個方麵也好,我們要追求什麼東西?我們要數字的東西還是追求表麵的東西和長期戰略性的目標,這些東西在理論上還是可以研究的。

胡存智:上次也說這次金融危機是多好的機會呀。剛好該關的、該轉的都轉掉了。

楊澤軍:存在這個問題,實際上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央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當時就已經開始降溫了,適度緊縮,後來緊縮的力度比較大了,但是我們馬上經濟的力度比較寬鬆,這些東西我們不說了。 接下來是怎麼樣更好地轉變發展方式,怎麼樣解決支撐力和承載力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真正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這個,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有一些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因為我們現在經濟發展了,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當初很多政策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現在人均GDP是4000美元,如果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了。我們很多的貿易發展方式,比如我們原來有很多的加工貿易,那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現在包括外貿發展方式的問題,要不要像原來那種低附加值、低層次的,有些需要?我們不能像原來那樣靠消耗我們自己的資源、消耗自己的環境來保我們的貿易出口總額。我說的是外貿問題的例子,其實很多的領域都存在這個問題,到現在這個階段和改革開放初期是不一樣了,很多觀點一定要轉了,要深化改革的觀點,這是我們下一步麵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