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論壇:轉變發展方式:承載力與支持力(3)(3 / 3)

第二,我們考慮稅製改革的問題,第一是資源稅的改革。礦產資源,為什麼產生這麼多礦老板呢?這部分的利潤太高了,其實跟國營、民營無關,現在誰開礦就誰賺大錢。既然國家不能漲工資、提福利,其他稅製基本統一的情況下,資源稅就是很重要了,否則大量的資源收益的就流失了。你也不能說別人剝奪勞工,如果這樣的說法就違背了市場的原則。但收它資源稅,他就沒有任何說法。資源稅的損失太大了。第二是土地稅,土地稅也是這樣,現在已經造成極大的問題。目前的稅製改革在我們國家的土地承載力這麼脆弱的情況下,應該讓大家節約資源,應該把所得稅轉換成為土地稅。這個事情我們也研究過,比較簡單,企業目前的所得稅是多少,你我就轉換成用土地的稅上就行了,一點不減少你的稅收。另外,轉換成以後,企業自然就收收租,我非常簡單,我少用地就少交稅,多用地就得多交稅。我稅負既沒增加也沒減少,但是它馬上通過節約資源來減少。自然經濟結構和轉型跟著就來了,我要少用地多產出,寧肯通過增值稅交給你,而不交土地稅。

第三,以國土規劃來體現轉變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國土規劃,我們最近在考慮這個事,國務院已經批準了,就是從環境生態資源承載力的支撐力的角度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轉變。這不是一個數字問題,而是區域的問題。我們現在考慮第一是以環境和生態作為第一限製因素,因為這個最不可改變和最不可移動。如果不改變整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太湖、滇池、巢湖治不好。第二是水土作為限製因素。因為水的條件和土的條件比較難改變,比如土的承載力有多少?土的承載力是可以變的,不發展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時候又可以容納很多人。我不發展第二產業,發展第一產業的時候容納程度又很高。第三是礦產能源作為第三限製因素。三個限製因素不同層級上的要求就確定了今後這個區域的發展前景和潛力。現在必須要有國土規劃來確定前景,你的前景是什麼?潛力有多大?隻要全國是統一標準的話就可以判斷。第二,在這樣的資源背景下,工業化、城鎮化的總體格局和戰略的不同導向引導它,不是不能發展,比如說這個地方的人都可以,現在這個地方的人要聚集一億的人,沒有問題,但1億的人不能幹工業,城市化搞多大都行,但是不能搞工業發展,他馬上知道應該怎樣發展。第三步是在這種情況下設定區域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服務體係,這個概念應該出來,就是轉方式。均等化就有要求了,你要發展,均等化就上來了,上來之後怎樣發展。最後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好,在這個框架下愛搞多少速度就搞多少速度,這個事情交給你了,你自己應該知道產業怎樣做,汙染方麵不要上。用土地來承載,用土地來限製它就行。但是土地限製,不是限製它發展,而是鼓勵他向轉型方向發展。我們研究這麼久了,通過這個平台,向大家介紹一些情況,也算我自己的看法。現在從土地上做文章,不是說不給用,限製它,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要通過這個來促進它增長。反過來隻要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了,反過來自動的提升我們土地的效率,根本不用費勁。

郭東風:很高興有機會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們學習和交流。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發言使我深受啟發。

轉變發展方式與環境承載力和調整經濟結構與資源支撐力這兩個課題的研究,應該說與我國非公有製經濟有著很大的關聯。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聯組討論會時,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要求非公有製企業要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麵有更大作為”。這就說明因為非公有製經濟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是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和社會主義體係中成長出生的,可以說是我們國家、我們經濟的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