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就核輻射談一點看法。你們提供的材料上說,發展是有前提的,不能讓其他國家承擔核安全的風險。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核安全絕對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所能承擔起來的,必然要影響周邊。任何的核安全,我們是保證在絕對安全或者到了非常嚴格的安全,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自然是不可抗拒的。日本搞的世界第一堅固的大壩,在海嘯麵前不堪一擊。所以你覺得你保證了,是很科學的,是很安全的,保證沒問題,但是實際上任何外力的力量,特別是地球的力量你沒辦法阻擋。所以,核安全、環境安全永遠優先於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追求,因為後者涉及部分人的短期利益,而前者影響整個民族,我覺得不止是民族,還有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我認為安全是第一的,對個人來說是這樣的,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也是這樣的。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古代君王尚知道社稷為輕、民為重,那麼現在我們一些地方的經濟利益大於人命,整天強調GDP,以GDP為重、民為輕,剛好相反。我們的發展不可能為發展而發展,我們發展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安全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我們發展的意義何在?
所以,我的想法是,最好的辦法是減少核電建設或者不發展核電,或者是在人類科技不能完全掌握核危險的情況下不要去碰它。不發展核電往往可以利用倒逼技術,就是這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其他的路,這條路走不通難道我們就不走嗎?條條大路通羅馬,完全可以走其他的路。如果不是發展核能,利用我們的人力、資金、技術和資源,可以大大促進其他能源的發展。如果我們集中一些力量攻太陽能,是不是可以把太陽能發展得更好。這是一個路徑選擇問題,就像走路一樣,如果不走這條路,完全可以有其他路可以走,並不是我們不發展核電,我們的經濟就發展不了。有文章說,日本最大的災難是災難常態化,不是一兩天的問題,因為他屬於兩個板塊隆起的地方,隨時都可能地震,而且地震會不斷的發生。曆史經驗再次警告人們,地震導致的核電站發生事故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所以我們不管是在沿海還是大陸,一旦地震發生,核安全是不可抗拒的。現在我們說保證怎麼樣,我們是什麼技術,在中國問題的可怕性是什麼,在近幾年開發當中,我們的核電發展,包括“十二五”規劃中,各個省市自己造,大幹快幹必然導致質量不過關。我們的人口密度,包括我們的防護措施,各方麵都和日本不可比,雖然我們總體的科技發展不錯,但是我們確確實實能力、技術、管理、監管各方麵都不夠。一旦我們發生核電站在人力不可抗拒的情況下發生了問題,問題比他們大得多。隻不過我們僥幸,就像踩地雷一樣沒踩上,不能因為沒踩上地雷,我們就覺得沒事兒。
而且現代社會是一個互相依賴的社會,是全球化的社會,一個地區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地區的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抗拒自然災害的脆弱性比曆史上強了。比如日本現在受地震的影響,我們汽車零部件馬上就漲價了。所以我覺得核電還是要緩建,嚴格加強監管,特別是地方大幹快幹,一定不要以地方為主,這可不是小事。因為我們現在大幹快幹都是互相攀比,很難說保證質量了。所以現在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食品安全問題,第二個是飲用水安全,第三個是重金屬汙染,這三大事件數量在不斷地增加,規模是越來越大,嚴重程度是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