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問題是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既屬於食品安全問題,也屬於整個人類的問題。我這裏有一個資料,說目前在生命安全領域,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很多問題都還沒搞清楚,轉基因是繼續發展還是限製發展,現在還有爭論。我們國家目前是第一個成為世界上轉基因商業化的國家。水稻是我國大部分人的主糧,一旦發生安全問題,毫無疑問會影響國家和民族的安全。這裏的問題是三分之二的專家是搞轉基因的,而且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公司,所以反對的聲音很難勝利。丁部長說,很多基因引起慢性中毒,產生致癌、窒息、突變,我們現在都沒有研究,實際上轉基因食品是非常大的因素,1964年愛爾蘭土豆枯死病造成了100多萬人死亡,幾百萬人流離失所。原因就是當地人隻種了兩個土地種苗。人家不弄,為什麼我們弄這個事兒,我覺得挺奇怪。幾千年來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現在有一個評論,中國十大社會亂象之首是食品安全,所謂“食麵埋伏”。所以,綠色這個東西確實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關鍵是製度和執法問題。
張學源:今天聽了各位專家領導的發言,很受啟發。我想從這次日本大地震,包括核輻射對我們貿易和產業結構的布局影響方麵談一談。
一是日本大地震對我們短期貿易的影響是供應鏈方麵的問題。此次地震影響的四個縣是日本的製造業集中地,包括矽晶元、汽車電子、芯片,他們在全球的產業鏈中占較大的比重,供應的比重占得比較高一點。通過這次大地震,對我們的汽車產業、鋼鐵產業產生了短期供應上的影響,可能相關的數據下降得比較多,特別是進口這塊下降比較快;另一個影響是好一點的影響,可能是對咱們日用品、建材和生鮮食品類的進口增加了,因為他們受汙染增加了,當然這是短期的。從中長期看,在產業結構布局上影響比較大一點,日本這四個縣的地震,一方麵使得他們在世界製造業市場中的比重下降,這樣對咱們國內的製造產業占領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好的機會。另外是跨國公司在供應鏈布局上的調整,意識到跨國公司在多元化的投資供應鏈選擇地上要加快一些多樣化的布局,也會對國內的高端製造業提供一個機遇。
再一個是對宏觀經濟上的影響,這次日本的災後重建需要50多萬億日元的資金,前期已經有40萬億發放債務的情況下,可能會對貨幣供應或者流動性的增加帶來一些通脹的壓力,從而對咱們的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
同時,還要談談地震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結合我們前一段時間所做的工作有一些感受。一個是食鹽供應的搶購,大地震對咱們比較明顯的,最直接的影響是發生了一次食鹽搶購的風波,這次搶購從表麵上看是謠言或者核輻射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更多的是背後經濟利益的操縱。從最終追查的結果來看是部分投機分子利用核輻射的影響,對食鹽的產業或者相關企業的一次操縱,類似股市操縱性的行為,獲利的行為,最終從浙江某個地級市傳出的謠言,半天的功夫就波及到了上海,然後波及到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短短幾天內使鹽業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上升,使一些人獲利,這肯定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需要更多關注於經濟小團體或者投機團夥的懲罰機製。
薑躍春:感謝論壇主辦方給我這次機會。參加這個論壇很高興,我覺得我們這個論壇體現官民學的特點,這種論壇在國內還不多。
我先後在日本使館工作過三次,兩次都在政策研究室,與科技部也經常打交道,商務部也經常打交道,現在在國內的學術研究單位就是現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我切身感受到我們前線的需求和後方的調研落差非常大。而且前線的政策的決策者和後方提供決策依據的研究者之間“鴻溝“太深。前線的外交官們對後方的研究感到跟不上,認為你的東西與外交實際脫節太多。但是有的時候又離不開你,比如說我在使館工作期間,經常遇到上邊布置下來的專業課題,特別是一些經濟專業方麵的課題,他們需要學者。我就覺得官和學之間的鴻溝在我們國內始終是一個問題,而且解決得不太好。這是有一點感受。
今天我要講的也不知道跟今天的主題有沒有關係,因為日本大地震以後,從外交部門講絕對是個大事情,因為日本現在的災難是日本史前沒有過的重大災難,對日本本身、對周邊國家、對整個世界的經濟都會帶來影響,我是從這個角度簡單講幾點,然後再談幾點跟咱們這個話題相關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