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毛澤東評價國學大師(10)(2 / 3)

1962年值逢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之際,經毛澤東同意,《人民文學》5月號發表其30年前舊作詞六首。編輯部特請郭沫若作些詮釋,幫助讀者理解。郭沫若為此跑了幾次中央檔案館弄清每首詞的時代背景,寫成《喜讀毛主席“詞六首”》同時刊在《人民文學》上。郭沫若在收到文章小樣後,即寫信送呈毛澤東“加以刪正”。毛澤東特地對《婁山關》詞開頭的時令和結尾問題做了詳細的說明。說該詞是攻克婁山關、重占遵義後追寫的。南方好多省,冬天無雪,或多年無雪,而隻下霜,長空有雁,曉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雲、貴、川諸省,就是這樣。結尾“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當時實際的感受。一到婁山關,這種戰爭的勝利和自然景物的偶然遇合,使這兩句頗為成功。同時,毛澤東還將郭沫若文中感謝中央檔案館同誌的一句話做了修改,改為“其中有中央檔案館的同誌們的很大的幫助”。

毛澤東70虛歲生日那天,郭沫若寫了一首《滿江紅·領袖頌》。《光明日報》在1963年元旦,以《滿江紅·1963年元旦抒懷》為題發表: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郭沫若的這首詞又一次引發了毛澤東的詩興和唱和。毛澤東讀後,大發感慨,在短短數日後的1月9日,徹夜未眠,揮毫吟誦成一首《滿江紅·和郭沫若》: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據身邊工作人員講,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時而在室內踱來踱去,時而又坐下奮筆疾書,真是殫精竭慮,反複琢磨而成,第二天隻見廢去的稿紙就裝了大半紙簍。1月9日毛澤東即將新詞書贈周恩來。其後發表,又有幾處經過毛澤東修改。

批孔驚濤有安慰

毛澤東對郭沫若的史學著作,曆來十分重視。在毛澤東的中南海故居裏,收藏有郭著《曆史人物》《青銅時代》《十批判書》《奴隸製時代》和《中國史稿》等。這些書上都有圈有點,留下了認真閱讀過的痕跡。

大概是《十批判書》在學術界影響深廣的緣故,毛澤東先後讀了五遍。晚年因為視力不好,還特地印了大字本來看。開始,他對郭沫若的《十批判書》也不是全盤否定,隻是說其中有的觀點是好的,有的有錯,思想是尊孔的。

1968年10月3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會上,說到郭沫若的觀點和《十批判書》:

擁護孔夫子的,我們在座的有郭老……我這個人比較有點偏,就不那麼高興孔夫子。你那個《十批判書》崇儒反法,在這一點上我也不那麼讚成。

此時毛澤東語氣平和,還停留在學術觀點的爭鳴上,所以郭沫若也並未感到有多大壓力。

19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後,情況就有些不同了。1973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關於“要批孔”的指示。就在這一年的下半年,毛澤東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他批孔揚秦、揚法抑儒的觀點。

1973年5月,毛澤東寫了一首五言詩:

郭老從柳退,不及柳宗元。

名曰共產黨,崇拜孔二先。

同年8月5日,毛澤東又讓江青記錄下他的七律《讀〈封建論〉·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製,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毛澤東的《讀〈封建論〉·贈郭老》是他揚秦始皇抑孔夫子、揚法抑儒的經典表述。寫這首詩的時候,毛澤東已經80歲了。這是他寫的最後一首詠史詩,也是他一生中寫的最後一首詩。這首詩之所以寫給郭沫若,是因為郭老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寫的《十批判書》裏麵,稱讚孔子“是順應著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的”。毛澤東不讚同這個觀點。對秦始皇曆來遭受非議的“焚書坑儒”之事,毛澤東也多有辯護。這些,他都寫進了詩中。

毛澤東的《讀〈封建論〉·贈郭老》這首詩除了批評郭沫若之外,還有兩個隱而不顯的批評對象。詩中的“孔學名高實秕糠”句實際上是對著宋代詩人謝濤的《夢中詠史》說的:“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而“祖龍魂死秦猶在”句明顯針對的就是唐人章碣的《焚書坑》的前兩句:“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