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樹立科學發展觀(3)(1 / 3)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實力有了顯著提高,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培養了一支勇於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優秀科技隊伍,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必須下更大的氣力、做更大的努力,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麵,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製機製,大力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要有高度的曆史責任感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定不移地貫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發展必須麵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針,製定科技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進國家創新體係建設,加強基礎研究、高技術前沿研究、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加快把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真正使科學技術現代化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動力。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一個國家隻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特別是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根據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緊迫需求、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國力,對我國科技發展做出總體部署,統籌當前和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確定若幹重點領域,抓住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施若幹重大專項,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培育大批創新企業,紮實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培育新興產業,不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科技體製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結構布局,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繼續推進科技體製改革,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係,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係,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係,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業的體製機製,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完善科技開發計劃,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和其他社會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科技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不斷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機製。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麵推進素質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長遠需要,加大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力度,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推動教育全麵協調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支撐。要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在全社會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每個人都不斷獲得新知、增長才幹,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要進一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大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黨政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要完善培養體係,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完善製度和政策保障,進行開放式培養,加緊建設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推進市場配置人才資源,有效提升我國人才和人力資源綜合開發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