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出逃(1 / 3)

第七章

出逃

貴和一家逃亡山西,投奔山西巡撫毓賢,無奈太後回京粉飾太平,為保存自己,開始承辦禍首,貴和是禍首,山西巡撫毓賢也未逃厄運,在發配邊疆之際,又被慈禧派人殺害,慈禧一口氣像切瓜一樣地殺了自己120多個大臣。貴和一家隱形埋名,逃亡上海。

通過幾天休養,貴和的身體基本已經恢複,翰林的傷也都好了,此時在總兵給翰林安排的寓所裏,貴和一家人及禾當禾銳韻盟等人正在談論去向的問題。

“阿瑪,我們不能總在這裏吧!得有個出路才行,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呢。”翰林著急的在地上走來走去。

貴和低著頭,沒想到我們淪落到如此逃難的地步。

夫人輕歎一聲:別說咱們,皇帝和老佛爺不也出逃了嗎,他們的出逃對我觸動很大,身為國母,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是奮起抗爭。而是倉皇逃走,造成人心渙散。

“是啊!”貴和說:“據說慈禧發出了兩道上諭,第一道發給了軍機大臣榮祿和大學士徐桐,明令他們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在城破不久,榮祿已經跑到了保定,徐桐也相繼上吊身亡了。她的第二道上諭發給了身在上海的李鴻章,要求他火速北上,與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

禾當走上來:我聽說他還在北京城西北方向100公裏處的一個小縣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世人發布了這樣一份官方文件——《罪己詔》,意思就是“皇帝譴責自己的詔書”。這份《罪己詔》其實是慈禧太後的“檢討書”。

貴和點了點頭:不是聽說,是事實,《罪己詔》實際上是在向外國人回答,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中外開戰的責任這一問題。起碼從內容上看,隻有義和團和那些地方官僚、軍隊以及無知的王公大臣們才應該成為清算的對象。

禾銳抬起頭:“少爺,從這份詔書可以看出,時至今日,慈禧的態度已經被迫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真是可悲、可歎!”

夫人看著自己的丈夫:“現在先不要說他們,說說我們吧,那我們去哪裏:”

貴和看了看妻子:去山西。明天就出發。

“為什麼去山西。”夫人問

貴和想了想說:去山西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直隸呆不下去,直隸總督榮祿一向與我不合,尤其是抓了戊戌六君子,我更是對他恨之入骨,下麵那個訓練新軍的袁世凱,我更是看不起,此時投靠他們,哪有什麼好果子吃,想來想去,還是準備到山西區,山西巡撫毓賢和我交情深厚,定會幫自己度過難過,或許能借我一支軍隊,也好對橫行四處的洋人給予打擊。

夫人點了點頭:“也隻能如此了,那好,就去山西吧!禾當,禾銳,你們去和陳大人商量一下準備兩輛馬車。”

“好的”!二人退下。

不一會,陳總兵到了。

貴和大人,聽說您要離開西陵去山西啊!

貴和點了點頭:“對,我已經討饒了你們多日,不能在給你們添麻煩。”

“大人說到哪裏去了,我一直敬佩您的偉人,今日您在我處逗留,也為我處生輝。”

“陳大人過講了,如今我是逃難之人啊!現在我到很擔心西陵,這裏離北京太近了,洋人怕不日會打過來。”

陳總兵問:“那依將軍看。”

貴和拱了一下手說:“先隱藏貴重文物以防被敵人劫掠。並在西陵門戶梁格莊一帶阻擊敵人,並通過陷阱等打擊敵人以使洋人畏懼,不敢對西陵輕舉妄動。”

陳總兵答道:“是,將軍,一定遵照執行”。

當一切安頓好後,陳增榮派人護送貴和帶著一家人迅速出發從紫荊關通過,到淶源,直奔山西而來

最終到了山西太原府,看到山西巡撫毓賢:

毓賢見到貴和立即衝上前抱住了他:“毓賢弟,終於又見到你了。”

貴和的聲音都變了,“我還以為看不到你了。一次次死裏逃生,今天終於還有機會在一起。”

“你命大、福大,老天爺有好生之德,不會讓你輕易離開的。”

“還是上天眷戀我呀!所以才有機會投奔你呀!”貴和裝成一副開心的樣子,“從此我居無定所、食無定時的日子告一段落啦。”

“那是當然,兄弟怎麼能讓你在漂泊。我這就差人給你騰幾間住處,讓你們先好生休息幾天,並讓家人好吃好喝,好生待承著。來人…..”

有衙役進來:

“將西廂房收拾出來,將軍暫時在哪裏休息。”

“是!”對方退出。

貴和看著毓賢道:“我想和你借一支軍隊,我將積極防禦,我想洋人會長須直入,山西早晚會麵臨麻煩。”

毓賢連連擺手:“不行啊,我也幾乎沒有調動起來的軍隊。”

“你的軍隊呢!”

“太後發布了鎮壓義和團的禦旨,所有部隊都被去鎮壓義和團了。毓賢絕望的搖了搖頭:太後估計是想買洋人的好了,可洋人會買賬嗎。“

“這不是過河拆橋嗎。義和團可立下大功了。”

“可必定敗了,連首都都沒了,他們肯定要做犧牲品了,現在我已經明顯地感到我慫恿支持義和團排外的恐怖主義政策已經窮途末路,我已經遣散那些在山西的義和團員。可是義和團的大師兄們雖然答應解散,但還是想最後要挾我一把。他們提出來,是否可以給予一定的“遣散之資,令兄弟輩各尋生活”。

可是你沒有告訴他們:“你服官以來,清剛自矢,別無藏鏹餘財,可以為諸英豪壯行色。

“我說了。“毓賢說:“無已,吾惟有敝衣數箱,爾輩向質庫取銀,作川資何如?”說完,“命從者出箱示之,皆破爛不堪衣著之物”。巡撫如此之貧,令本想大撈一把的義和團首領大感意外,不由得讚歎:“公真清官也。”

“公真清官也,還是個民族英雄,據說您這裏抗擊洋人最強烈,好多洋人都在你們這裏一命嗚呼了。”

毓賢苦笑了一下:“我一再鼓噪義和團民心可用”,極力主張清廷的激進派向11國宣戰。積極執行“仇洋滅洋”的極端主義政策,鼓勵山西省的義和團濫殺外國人和一切與“洋”字有關係的中國人,現在局麵成了這樣子,我都不知道我做的是對還是錯。

正當二人憂鬱的訴說國家形式及彼此心事的時候,突然有探馬來報,皇太後及光緒皇帝的馬車已經到了城門口。

毓賢一聽嚇壞了,沒想到這些逃難的人這麼快就來到了太原,他讓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