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袁世凱時代的終結(3 / 3)

今生愛上你-高安張渼壹

我愛上你愛上你愛上你

紅塵中愛上了你

就像春風戀著戀著細雨

我愛上你愛上你愛上你

期盼能和你長相依

風風雨雨一輩子和你在一起

是那個美麗的相遇

春風輕撫弄著細雨

從此把你放在心底

愛的世界隻有我和你

我和你相愛在一起

緣分注定著我和你

輕輕把你捧在手心

把你珍藏在我的生命裏

我愛上你愛上你愛上你

翰林緊緊的拉這泓鈺,他真得很怕這是一場夢,夢醒了她突然就不見了。

“我一定會回來的,你一定要保重,我們會有見麵的機會的,我一定會娶你,讓你做世界上最美麗的新娘。”

貴和已經看出了兩個年輕人的心事,和毓敏一拍即和,這是他們特別願意看到的:

“我走了之後,你們要好好的照顧泓鈺,直到京城穩定了,我發達了,我就帶兒子回來迎娶新娘了。”貴和一本正經的說。

毓敏笑了。

“笑什麼,我可是認真的,如果回來姑娘沒了,我絕不放過你們,哈哈!”

“愛新覺羅.毓敏,光緒一朝兵部尚書,璽文,以美豔紅極北京的妻子,你們可以說是金童餘玉女式的夫妻啊!你們那美若天仙寶貝女兒就等著我們來迎娶吧,這是我們家的榮耀,也是我們前世修來的福分啊!”貴和美美的說著,甜甜的笑著。

“好啊!我們等著。我女兒就等你兒媳了,不能食言啊!我們會好好照顧她的,等你回來我們會把她完好無損的交給你們家。”

“放心吧,”貴和笑了笑,“我們一定準備北京城最大的最排場的婚禮!”

“看來,真是有錢了!”

“當然了。我現在的生意一定會越做越大,我要成為南方的首富啊”

“好啊!我們等著”

雙方都很高興,來送行的還有大學士那煥德,他表現的非常羨慕,“我的女兒什麼時候能有這等好事啊!”

“你的女兒還愁嫁,聽說你的小女兒那可是北京城裏百裏挑一得美啊!”

“哈!哈!”那煥德笑了,“我的女兒不能早結婚,我要把他培養成國家棟梁之才,我可就這麼一個女兒,那是我們家去全部的希望啊!

“阿瑪,你在說我嗎!”一個女孩跑了進來:和泓鈺年紀相仿:好美呀!用水滸轉裏的一段詞描述他,毫不過分:自然體態妖嬈、懶染鉛華、生定天資秀麗、雲含春黛、恰如西子顰眉、雨滴秋波、渾似驪姬垂涕。這女子就是那煥德的寶貝千金那菲菲,又名:那菲兒。也就是日後注定要和翰林走到一起的那菲菲,我們書中開頭出現的女孩就是他。此次是那煥德帶她來的。當然也是她死磨硬泡,非要和阿瑪前來。

“你怎麼又跑出來了,呆在車裏,一會我們就走.”

他的哥哥那章跑出來了,將他拉回車裏。”這一切有一個人沒有發現,就是翰林,他正好在裏屋收拾東西,否則兩個肯定會有一番驚喜呢!

要分手了,翰林毅然的走在最前麵,沒有回頭。因為他害怕,害怕他一回頭,再也不想離開那個讓他知道了什麼是愛的女孩泓鈺了。

翰林帶著兒子準備到天津乘船去廣州,剛到大街上,就碰到了一大群乞丐,說是什麼乞丐請願團。

這是袁世凱手下的楊度一手策劃了乞丐請願團。有一天,他驅車經過鬧市口,看到有兩個乞丐吵架,其中一個厲聲道:“今天還有王法嗎?都是共和鬧的,假如皇帝複生,一定不會讓你們這些人如此橫行。我隻有每天早晚祈禱老天爺,再給我們一個皇帝吧。”楊度大喜,這才有3天內召集不下萬餘乞丐請願的壯舉。

翰林知道什麼意思,肯定是袁世凱搞得鬼,他想當皇上了。他要去找袁世凱,他要說服他,千萬不要在做此等傻事,攪亂中國的政局。

貴和穿著西服戴著禮帽,一副洋人打扮,他本來想掩蓋自己的身份,但是他實在掩飾不下去了,他知道如果袁世凱稱帝,國家將繼續持續在戰火中,老百姓將永無寧日。他要阻止他,他相信孫中山的共和主張,他相信會有一個嶄新未來。

在故宮太和殿,貴和遇到了袁世凱,此時的袁世凱身著鈷藍色禮服,頭戴疊羽帽,乘著八抬彩轎,正在往太和殿準備去辦公,翰林聽到有人再喊他“萬歲”。他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兩萬多人的部隊,是乘坐二人肩輿代步的,現存的一張照片中,那轎夫的肩頭剛好在大總統的足下。

袁世凱走下天安門,貴和立即衝上前,一群士兵迅速趕過來阻擋,貴和大喊袁世凱的名字,袁世凱立即驚呆了,這聲音好熟悉啊!

是他,真得是他,已經失蹤近十年的他。貴和,全國人民敬慕的滿清英雄。鐵拳首領,當然,也是袁世凱心目中了不起的大人物。

要知道道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軍,還是個無名小卒的時候,貴和可已經是個權衡朝野的大人物了,而且統帥了一支以鐵拳著稱的滿洲軍隊,可惜,八國聯軍一次侵華戰爭,讓他成為了禍首。成為被追殺的對象,這麼多年不知道在什麼地方隱姓埋名。

袁世凱迅速撥開眾人來到貴和麵前,緊緊握住貴和的手:“將軍,真得是你,這麼多年,你去哪了。”

“袁大總統,承蒙您惦念,敗軍之將,還有何顏麵見世人。”

“將軍言重了,當時的情況,換做孫悟空齊天大聖也不能起死回生啊!國弱兵衰,才是戰爭失敗的原因,所以我一直努力訓練新軍,以振國威。當然您並不怨我把皇帝趕下台吧,時代進步了,我們需要共和製!”

“啊!我不反對共和,我也聽說過孫先生關於共和的主張,我認為在中國的社會可行,可是我怎麼看:你有破壞共和的跡向。”

“將軍言重了,我是共和的倡導者,您是怕我稱帝吧!現在我申明,不會。……的確,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複辟帝製呼聲。就在昨天,國會建議我下令召集國民大會,製定新憲法。命令正在製定,將在兩個星期內頒布。我希望,在12月末或1月初召集大會。大會將有重要行動,但並不與變動政府形式發生聯係,盡管我希望某些部門,特別是行政部門的管理,以及省級選舉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出現恢複君主製的問題,我相信會有相當長時間、相當認真的討論,但是,並沒有出現帝製派成氣候的跡象。”

“當然希望這樣,可我看你剛才的氣勢可儼然就是一個皇帝。”

“您說得哪裏話:想我袁某人絕無皇帝思想,袁家沒有過六十歲的人,我今年五十八,就做皇帝能有幾年?況且皇帝傳子,我的大兒子克定殘廢,二兒子克文假名士,三兒子克良土匪,哪一個能繼承大業?你盡管放心。”他的話說的很真誠,貴和不得不相信,但是想起戊戌變法中的醜惡嘴臉,他又對他將信將疑。

“將軍,您就相信我吧,我不會欺騙你的,你們都退下,我要和將軍在太和殿內商議事情,左右退下,”袁世凱斥退左右,邀翰林進太和殿。

“將軍,我一直都以為你還在人世,你的宅院,我派專人看管,不讓任何閑雜人入內,我聽毓敏說你有意將老先生安葬清西陵的豹子峪,我派人修了陵園,並立了石碑。我袁某人並非無情無義之輩。”

“那我到要謝謝你,你說你有情有義,想想慘死在你手下的戊戌六君子。”

“將軍,我知道您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在為這事埋怨我,看不起我。其實我有苦衷啊!想我袁世凱自1895年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起家,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北洋六鎮,為清末陸軍主力,1898年戊戌政變前,光緒帝帝黨人物曾寄望於我的新軍,譚嗣同即曾麵勸我兵變,出兵慈禧太後所居之頤和園,控製燕京政局。袁我卻將這一消息告訴忠於慈禧太後的榮祿。但我確實有苦衷。因為1896年4月,監察禦史胡景桂參奏我小站練兵時“嗜殺擅權”、“克扣軍餉,誅戮無辜”,以及用人“論情麵大小食鬼遺多寡”等多條罪狀彈劾我,是榮祿當時視察新軍,為新軍軍容所動,要力保我“一經部議,至輕亦應撤差,此軍甫經成立,難易生手,不如乞恩,姑從寬議,仍嚴飭認真操練,以勵將來。我才得以留任,因此榮祿對我有大恩,譚嗣同要我殺榮祿,根本沒有調查我們這段交情,因此一直以來的罵我告密雲雲,實在是憤青的無端中傷。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失去朝廷政權並遭軟禁。然而我當時的決定,對於戊戌維新的成敗,是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至今仍有爭議。以我當時掌握的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於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不要和我說這些,你就是一個投機份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你卻投靠慈禧太後後黨。到宣統帝繼位後,被攝政王強迫退休的你,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強迫攝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權,而後又背叛清庭。這完全沒有立場可言,僅僅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之投機分子舉動!”

袁世凱苦笑了一下:“但是將軍,我的做法是符合時代潮流的。”

“當然,你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你促成了共和,這是你的功勞,還有你在1903年起在中國搞軍事現代化,在華北組建了6個師的新軍,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你先後雇傭了德國、日本的教官,並且辦了步、炮、騎、工兵,甚至設立了現代化的通訊兵學校。北洋係軍事人才濟濟,這也是你的功勞。但是你如果在複辟,那就是賊子了。”

“放心吧!不會的,將軍,我算對你們滿人仁至義盡了,我現在還讓皇帝住在紫禁城裏。還在給他們錢花!”

貴和抬頭看了看他,但見他站或坐時,腰背挺直;少有笑容。他表麵上很客氣,但他坐在那裏,睛光四射,像一隻老虎。

“罷了,不聽你說了,我還有事在身呢!

“那我就不留你了,如果有需要我袁某人的地方,我袁某人肝腦塗地,義不容辭。”

“好了,不要說的這麼冠冕堂皇。我還是走了,我勸告你,要做中華的智者,不要做庸者,當罪人。”說完,貴和拂袖而去。

另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就在貴和和他這次訪談不久,國民代表大會以絕對多數票批準了君主製。12月11日,各省代表假民意請求袁就任中華帝國皇帝,袁以無德無能婉拒;12月12日,他“不情願”地同意了代表們的第二次請求。13日,他下令1916年新朝開啟,名為“洪憲元年”

袁氏稱帝之舉受到大部份北洋軍人反對,包括袁氏心腹將領馮國璋、段祺瑞等,段祺瑞致電袁世凱:“恢複國會,退位自全”,實已無以為繼。蔡鍔在藝妓小鳳仙協助下秘密逃出北京,聯同雲南的軍人於雲南組織護國軍,於1915年12月25日起兵討袁。接著,各省接連宣布獨立,隨著帝製遭到廣泛反對而失敗,袁氏盡失人心,隻得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帝號,稱帝僅83天。帝製失敗後,袁世凱曾對幕僚張一麟吐露:“吾今日始知淡於功名、富貴、官爵、利欲者,乃真國士也。仲仁在予幕數十年,未嚐有一字要求官階俸給,嚴範孫(嚴修)與我交數十年,亦未嚐言及官階升遷,二人皆苦口阻止帝製,有國士在前,而不能聽從其諫勸,吾甚恥之。……總之,我曆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袁世凱死了,憂恨相加,他身後,留下一個軍閥混戰、武夫當國的亂局。各省督軍,加上大約200名佩戴勳章的將軍,率領他們步履蹣跚的隊伍,從一地到另一地。每到一地,就將苛捐雜稅強加到百姓頭上。

貴和將兒子翰林帶到大上海,在租借地給兒子找了一所洋學堂。接受現代化的教育。當他看到國家動蕩,許多人民流離失所的現狀,露死街頭的現狀,他再也不能安心做生意了,他拿出了一大部份資金搞起了慈善事業,他和上海士紳們創議設立勤生院以收容和教化貧民,它就是貧民習藝所的開端。規模大於貧民習藝所,是一所以醫療為重點,收容各類社會弱者的設施。新普育堂還專門附設了小學校,使被收養的兒童畢業後能掌握一門技藝,以自謀生路。作為民國時代上海最大的收容社會弱者的設施,新普育堂一直在慈善界保持著重要的地位。它在向上海貧民免費施舍醫藥方麵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貴和在新普育堂設立後一直擔任要職,苦心經營,盡心盡力;盡量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