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延安整風運動之所以深得人心,是因為它不但務實,並且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為此,中央也強調,“保先教育”要深入群眾。一要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解決不了,要向群眾說明。二要建立群眾監督評判的製度。這次教育從一開始,每個步驟都要通過適當的、可行的方式,引進黨外群眾監督和評議,如選群眾代表等。活動結束要驗收。保先教育結束後群眾監督製度將成為長效機製,不因活動的結束而取消。

三、“保先”試點率先鳴哨2003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通過了保先教育試點工作方案,成立了以賀國強為組長,夏讚忠、李景田、雒樹剛為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參加的中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按照中央確定的試點工作方針和原則,中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會同試點地區、部門的黨組織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完成了保先教育試點工作。試點工作開始時分為黨政機關、農村、城市基層和綜合試點4種類型,在17個單位進行。

其中,黨政機關試點工作在中央統戰部機關、交通部機關、四川省直機關、福建省漳州市直機關、吉林省吉林市直機關及所屬縣(市、區)直機關開展;農村試點工作在江蘇省常州市、湖南省常德市、甘肅省天水市開展;城市基層試點工作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廣東省東莞市、河南省漯河市、天津市南開區、鐵道部濟南鐵路局濟南鐵路分局、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綜合試點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展。

試點工作開始不久,又增加了垂直管理部門這一類型,在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漯河市分行、天津市南開區新技術產業園區支行進行試點。19個試點單位涉及12個省市、7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共有5.2萬個基層黨組織、103.5萬名黨員。

據悉,此次“保先教育”活動由中央組織部牽頭,中央紀委、國資委等國家機關都抽調幹部,而中央級“保先教育”辦公室在2004年10月1日前後已經成立,地方也相繼成立機構。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保先教育”的時間為期一年半,於2006年十七大前結束。中央要求,“要覆蓋到全黨所有的基層組織,力爭使每一個黨員都參加活動,受到教育”。這意味著黨的超過300萬個基層組織,6800萬黨員都要參加。可想而知,教育深度是空前的。本次教育活動的程序安排為先對幹部進行教育,然後在全黨展開。黨中央提出,要“以四中全會決議的學習貫徹為契機,以縣和縣以上的各級領導機關(含企業、事業的總部),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城鄉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為著力點”。活動將分幾批進行,目的是把執政能力建設落到實處,落到各項工作和廣大黨員的行動中去。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黨的先進性要通過廣大黨員模範行動來體現”,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理論觀點和政治觀點。比起理論,先進人物的鮮活範例最真實,也最有說服力。通過對先進人物的學習,黨員們認識到,實踐離不開紮實的工作和艱苦的磨練。領導幹部若想搞好工作,就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如今來看,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果、製度成果和理論成果。

加快發展是保持先進性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曆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曆史前進中的作用。這一精辟論述深刻揭示了在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都集中地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體現在加快發展的具體工作之中。

加快發展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了先進性建設的目的。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當前,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發展、富民興桂,其根本目的也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壯大綜合經濟實力,使各地實現從後發展地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省區的曆史性跨越。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實現從小康到富裕的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