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向時代英模學習(1)(3 / 3)

文登鈺說,他是全班第二個跑出來的,能這麼快跑到樓下,“是趙老師及時打開門,讓我們跑,還有我坐在第四排,離門很近。”

全班總共43名學生,地震時跑出來多少,文登鈺說不準確,“點數的時候就有30多個,好像隻有坐在後排的幾個學生沒出來。”

趙霞卻說,“我真的沒做什麼,當時風很大,吹得教室門關上了,我隻是打開了門,讓孩子們快跑,快跑。”

讓趙霞傷心和內疚的是,沒能救出坐在教室最後排的幾個孩子,“當時實在太亂了,孩子們擠成一團,而時間就那麼短短的一分鍾。”

學校剛統計過,趙霞所帶的六(一)班共有43名學生,在這次地震中有37人幸存。

肖建平老師說,六(一)班在教學樓的頂層,趙霞能把37名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從四樓帶出來,實在太了不起了。

同在四樓的其他幾個班級就沒有六(一)班幸運,花朵般的孩子幾乎全部被吞噬。地震時,新建小學在上課的共680名學生,目前已證實的有221人死亡。

許多老師做得比我更好,教音樂的方老師犧牲時,雙臂還死死地護著孩子;教語文的黃老師,顧不上自己的孩子,連續數小時從廢墟中搶救學生;有的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他們才真正的偉大。

“一輩子做好事”的人——吳玉章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於青年,一貫地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這段今人熟悉的話語是毛澤東同誌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為吳玉章同誌補辦六十壽辰慶祝會上有感而發的。毛澤東同時指出:“我們的吳玉章老同誌就是這樣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人。”

吳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四川榮縣人。早年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28年到1937年,由黨派往蘇聯、法國和西歐工作,參加過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8年回國後,曆任陝甘寧邊區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魯迅藝術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校長等職,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一起,被譽為我黨著名的“延安五老”。1945年12月隨周恩來一起去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建國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

吳玉章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後,為中國革命事業奮鬥終生的信念越發堅定。1938年底在一次與蔣介石的會麵中,蔣介石對他說:你是老同盟會、國民黨的老前輩,還是回到國民黨來吧。麵對勸誘吳玉章明確表示:“我加入共產黨是相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深知隻有共產主義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正確道路,對於這一點,我是不動搖的,決不會二三其德,毫無氣節的!”

1960年5月他以80多歲的高齡,寫下一首“自勵詩”“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88歲高齡的他還時常登上講台給人大師生講黨史。吳玉章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革命,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輩子做好事”。

馮平:“革命是殺不絕的”

馮平,1899年3月出生於海南省文昌縣。五四運動時期,他帶領海南的進步青年學生投身革命洪流。1923年,馮平被中共中央選送到蘇聯,與聶榮臻等人一起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10月,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8月回國,到廣東省農民協會工作。1926年初,馮平受黨委托回瓊開展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後,馮平任中共瓊崖特委委員兼軍事部長、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參加領導全瓊武裝總暴動,創立工農革命武裝。後任中共瓊崖特委軍委主任兼瓊崖工農革命軍司令、瓊崖工農革命軍總西路軍總司令,領導瓊崖西路的澄邁、臨高、儋縣三縣開展武裝鬥爭,發展革命力量,開辟、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3月,廣東省國民黨反動當局派第11軍第10師及譚啟秀獨立團4000餘人對瓊崖蘇區和紅軍進行“圍剿”,馮平被迫率部轉移。由於叛徒出賣,5月9日,馮平在瓊山縣西昌地區仁教嶺被國民黨軍包圍,彈盡負傷被捕。敵人把馮平綁在竹椅上抬著“示眾”。馮平毫無懼色,對前來圍觀的數千名群眾進行革命宣傳:“父老兄弟們!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殺了一個馮平,還有千萬個馮平!革命是殺不絕的,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1928年7月4日,馮平在澄邁縣金江鎮英勇就義,時年29歲。

“中國式保爾”——羅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