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的延續(4)(1 / 2)

1989年,江澤民在李大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說明:“他的偉大的人格,永遠是一切信仰馬克思主義、立誌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而獻身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學習的楷模”。在李大釗身上,我們看到了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以及正確的權力觀和地位觀的指引下,一個為了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前行的高大形象。同時,他又與常人沒有那麼遙遠,他所作的那一件件往事,曆曆在目。艱難困苦環境中,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道路上那一行行堅實的足跡,正是一個個如李大釗般勇於奉獻、開拓創新的前行者。正是在李大釗精神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攀越了無數艱難險阻,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時代。

李大釗精神是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樂觀進取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求真務實、不斷探索的精神,以及光明磊落的道德情操為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曆程提供了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10.弘揚李大釗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

新的曆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以理論自覺和理論創新的勇氣,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孕育形成於中華大地,“具有明顯的曆史繼承性。現在是過去曆史的延續。沒有曆史就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李大釗精神不僅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建立提供了豐富內涵和有益經驗,而且仍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不竭動力。

李大釗對社會主義信念的堅定構築了時代的共同理想,用共同理想凝聚一切革命力量,為實現社會主義而團結奮鬥。李大釗走在時代前列,身體力行,著文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時代思潮,凝聚民心。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李大釗最早認識到人民革命潮流的不可抵抗,並向世界莊嚴宣告:“試看將來的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當他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後,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社會主義’之發生,恰如雞子在卵殼裏發生一樣。‘社會主義’之想打破資本主義的製度,亦恰如雞子在卵殼裏發生一樣”。社會主義的發生將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社會主義的社會,無論人願要他不願要他,他是運命的必然出現,是曆史的命令”,“社會主義之來臨,乃如夜之繼日,地球繞日之一樣確實”。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對各種學說、各種救國方案的反複比較和縝密思考之後,終於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念。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核心價值體係,有著曆史的必然性。正是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用鮮血和生命創建了中國社會主義製度,而且經曆艱難曲折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社會主義從誕生到發展壯大也不是一帆風順,出現一些曲折是難免的,沒有什麼可怕,重要的是我們共產黨人應該從曲折中吸取教訓。我們共產黨人堅信馬克思主義一定會取得最後勝利,資本主義製度最終要被社會主義製度取代。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對社會主義前途充滿信心。”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引領、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會觀念”。

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李大釗以強烈的愛國之心彰顯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李大釗的愛國思想不僅體現在其對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探索,更重要的是愛國思想已經成為他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動力,並化為具體的行動。五四運動之前,李大釗就對北京、唐山等地的工人有著深切的了解和同情,1920年代北京大約有二十萬的人力車夫,五四運動後,李大釗進一步了解和目睹了北京貧民生活的困苦,充滿了同情,力求為廣大人民帶來幸福生活。這種欲救民眾於水火的偉大抱負,恰恰是其深沉愛國思想的體現。從此,他深入工農群眾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革命鬥爭實踐。所以,李大釗的愛國主義是思想和行動的統一,是具體的,是對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民族優良精神傳統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