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行為程序化、製度化,既可約束行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隨意改變程序與製度、隨意增加附加條件的行為,也可為社會監督提供評判行風是否端正的標準。行業行為必須要遵循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原則。行業規範,主要是建構行政部門、行政性行業等組織係統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平衡機製,通過具體的權利義務規範來實現管理服務關係中的對等式相對關係。
行業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本身就是權利義務的表現,行業規範的權利義務就 ‘是行業行為的依據與標準。
行風建設要逐步走向法製化。行風建設最根本的途徑是將其納入法製軌道。行風建設的有關事宜規範化,使其充分發揮法律規範的實際效能。根據法製的需要和現實的可能,製定類似職業道德法的行業服務規範通則;在各行業領域可製定行業管理法;在一些層次和關係複雜的領域,分門別類製定有關法則或實施細則。法律規範,預設了種種可能與條件,一旦有違法行為,便可迅速反映,依法處置,及時糾正並遏製不正之風。對管理相對人與服務對象,在依法介入或參與行風建設與行風監督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大的社會監督的自由選擇機會與空間。
三、行風建設的意義
行風評議是行風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促進行風建設的一種有效機製。因此,研究加強行風建設在當前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麵,對行風建設的理論進行係統的研究,采用科學的方法,建立一整套係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對行風建設加以評價,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行風建設的必要性是由行風建設的重要性所決定的。行業不正之風是行業利用特有的職權,違反法規和社會道德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行為,把個人或局部利益建築在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上,是舊社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腐朽意識和行為方式在新時期的反映,是以權謀私行為的一種表現。廣大群眾對行業不正之風深惡痛絕,強烈要求對行業不正之風加以治理。因此,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強行風建設成為當前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改進作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我國政權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行風建設是加強黨風建設、密切聯係群眾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是執政的黨,部門、行業中的領導幹部及其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黨的宗旨和性質決定了部門、行業必須清正廉潔,秉公辦事,幹部必須樹立“公仆”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百姓知道政府在做什麼,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行業又是社會的“窗口”,直接麵向群眾,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人民群眾往往通過行業風氣去評價黨風、政風。行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黨和群眾的關係,關係到黨和政府的聲譽,是涉及人心向背的社會政治問題。行業的從業人員不論是共產黨員,還是黨外人士,都應從大局出發,維護行業形象,維護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可以促進行風建設;而行風建設搞好了,又能密切黨群關係,形成良好的黨風,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行風建設是促進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需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是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一件大事。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對按章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部門或單位,一般都是帶“窗口”性的服務行業、壟斷行業或行政執法部門。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國家經濟監督管理部門,也是行政執法機關,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社會經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以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公生明,廉生威。”這種特殊行業、部門的工作性質和職能,要求全體工商人員必須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如果行政機關行風不正,幹部不廉潔,辦事不公正,那麼不僅不能正確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而且會直接影響當前的改革和建設大業,會損害群眾利益,破壞黨群、幹群關係。因此說,行風建設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需要。
行風建設是反腐倡廉、促進社會穩定的需要。行業不正之風與違法違紀行為緊密關聯,腐敗現象常常以行業不正之風的麵目出現。有時,違法違紀是利用行業不正之風得逞的,而行業不正之風又往往掩蓋和助長了違法違紀。行業不正之風達到一定程度就演變成違法違紀,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會導致權力的腐化變質,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有利於對社會不良風氣和腐敗分子的揭露。行業風氣與群眾情緒密切關聯,群眾對此議論最多,反映最大,意見最為集中。不正之風往往是導致各類社會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穩定的催化劑。因此,隻有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各種不正之風及時進行專項治理,妥善解決,化解矛盾,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