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電子政務(5)(2 / 3)

“七五”期間,國務院確定重點建設國家經濟信息主係統,由中央、省、中心城市和縣級四級信息中心構成,作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主要綜合經濟部門進行宏觀經濟分析、預測、決策服務的主幹係統。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家經濟信息係統正式成立。此後,各級計劃部門相繼建立了信息中心。到1990年,除西藏、海南以外,其他省市都組建了信息中心。在重點建設國家經濟信息主係統的同時,從1984~1990年,國務院先後批準了經濟、金融、鐵路、電力、民航、統計、財稅、海關、氣象、災害防禦等12個國家級信息係統的建設,在此期間,有43個部委成立了信息機構,開發了各類經濟信息數據庫174個、各類經濟信息管理信息係統250多個。從1985年開始,政府開始大範圍推進辦公自動化建設。1986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率先使用計算機進行國務院公文流轉管理。1992年5月,在全國辦公廳係統辦公自動化工作指導協調小組的領導下,編寫了《全國辦公廳係統辦公自動化規劃綱要(草稿)》,其政策與管理部分以《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國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係統建設的通知》的形式下發全國各地區和國務院各部門。

在辦公自動化建設和各部門信息係統建設的基礎上,為滿足跨部門、跨地區信息交換和對外經濟發展的需要,1993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主持國務院會議,提出了建設“金橋”、“金關”和“金卡”工程。1993年年底,國務院正式部署了以“金橋”、“金關”、“金卡”工程(簡稱“三金”工程)等“金”字頭係列的重大係統工程,並列入國家中長期規劃。“三金”工程的啟動是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真正意義上的開端。到1999年,“金關”工程實現了銀行、外彙管理局和海關的計算機聯網,有效地防止了利用假報關單騙彙、逃彙和套彙等違法事件的發生。“金卡”工程推動了銀行卡跨行業務的聯營工作,同時,非銀行智能卡也在公安、保險、勞動工資、交通管理、醫療衛生等領域廣泛應用。“金稅”工程建立了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機稽核係統,在查處利用假發票違法違紀、追繳稅款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實施了金海工程。至2000年,全國基本建成了以國務院辦公廳為樞紐,連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的全國政府係統辦公自動化網絡;各級黨委、人大等係統也建起了相當規模和水平的辦公自動化係統。

1997年4月召開的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了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導方針,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各級政府信息化建設的發展。1999年1月,我國四十多家部委(辦、局)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在全國引發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政府信息化普及活動,大大提高了各級政府部門的信息化意識,為電子政務的全麵展開和縱深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新世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邁上新台階(2001~今)

進入新世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全麵快速發展,電子政務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政府網站、網絡平台、重點業務係統、基礎信息資源庫、業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各項基礎性工作穩步推進,效益更加明顯,電子政務建設總體水平邁上了新台階。

(一)電子政務在政府改革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2001年重新組建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了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國信辦)。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中央各部門和各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政府有效管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即十七號文件),明確了“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確定了包括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統一網絡平台、基礎信息資源庫和重要業務係統在內的係列重點工程。指導意見發布以來,經過全麵部署和協調督促,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各項重點任務逐步落實,重點工程陸續啟動、電子政務建設全麵推進的新局麵已經形成。為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新形勢,“十五”期末,國家有關部門組織製定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提出了“服務導向”的主體思路。2005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2006~ 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了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七個方麵的主要任務,指出要“緊緊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推行電子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