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電子政務(6)(1 / 3)

基礎性和各類業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的進展。各級政府不斷加強業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持續加強農業、人口、就業、國土資源、社會保障、法規,以及科教文衛等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基於各政務業務應用的信息服務的範圍和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政務信息資源的基礎性工作取得一定進展,在基礎信息庫建設方麵,除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建設已經啟動外,宏觀經濟數據庫、法人數據庫和自然人數據庫正在加緊規劃之中。

為促進實現政務信息共享,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和交換體係建設試點工作開始起步。2005年9月,國信辦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天津市、上海市相關單位分別開展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原型試點”和“基於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係的地區電子政務原型試點”,此後,又選擇了北京、內蒙古作為第二批試點。各級政府在政務信息資源整合的機製方麵積極探索,在行政協調機製、績效考核、成本補償、標準製定等方麵進行了有益嚐試。

(六)法規和標準規範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子政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電子政務法規和相關製度建設方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出台,並將於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浙江、湖南、雲南和深圳等省市頒布了信息化或者電子政務方麵的條例、辦法。為加強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內容保障工作的意見》。為加強電子政務工程項目管理,有關部門出台了《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暫行)》、《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指導意見》、《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辦法》等規章製度,發布了網絡信任體係、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等指導性文件。同時,與電子政務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的研究、起草工作也已啟動。

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係初步形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信辦加強了統一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的領導,並於2001年批準成立“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標誌著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正式全麵啟動。目前,國家標準委已批準發布了主題詞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與交換體係、中文辦公軟件文檔格式、業務流程設計等18項基礎性國家標準,完成了15個國家標準草案,編製了《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

這些標準為政務信息係統間的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網絡與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礎性技術支撐。許多地方政府從自身需要和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和製定本地區標準。例如,河北省率先在電子政務應用係統的功能模型、數據標準以及體係結構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有關標準規範已在河北省網上審批、農業信息發布及服務、公共衛生等三個應用係統中試點。海南省編製了《海南省政府網站建設指南》。上海市為了推動政府信息公開,製定了全市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編製規範和指南。

(七)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體係建設得到加強,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

有關部門在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方麵重點推進四個方麵的工作:一足加強法製建設,製定了《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實施指南》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評估指南》,積極推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與技術標準的製定和完善;二是加強應急管理,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協凋小組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係統應急協調機製的意見》,各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係統主管部門根據自身特點,製定了本係統的應急預案;三是加快推進等級防護體係和安全評估體係等基礎性工作,加強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加大了試點示範工程推進的力度;四是部分條件較好的部門和省市開始加強數據災備係統建設,努力提高信息係統的抗毀和容災能力。通過這些措施,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信息安全工作得到加強,國家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

(八)電子政務宣傳培訓等基礎性工作紮實推進,電子政務應用技能明顯提高

2004年,國家行政學院舉辦了省部級領導幹部電子政務培訓班,溫家寶總理為培訓班做了總結講話,領導幹部對電子政務認識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4月,中組部、人事部、國信辦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的通知》,要求各部政務工作全書門和各級政府規範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國信辦印發了《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基本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參考大綱(試行)》。在中央的帶動下,各級政府也積極依托各級教育和培訓機構,對政務人員進行形式多樣的培訓。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各級各類研究機構組織編寫電子政務培訓教材、讀物數十種。通過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國黨政機關公務員基本完成了一輪電子政務培訓,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電子政務發展的認識水平和應用技能普遍提高。為提高電子政務的普及水平,很多機構通過論壇、評獎、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宣傳電子政務成功經驗,提高電子政務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水平,全社會對電子政務的認知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