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對人才的重用最終取得了成效,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元初期政治逐步清明,“十事要說”逐一得到了實現,由此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曆史性篇章。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他們或是精於兵法,或是深諳治國之術,又或是擅長社交,他們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為國家和百姓創造著財富。
對於一個國君來說,人才比自己的寶座和江山都重要,沒有了人才,一切皆是空,皇位必不長久,江山必不能永固。善於使用人才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人才為本才能事半功倍!
權修第三
[原文]
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禮也。欲民之有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小禮不謹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禮,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義也。欲民之有義,則小義不可不行。小義不行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義,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恥也。欲民之有恥,則小恥不可不飾也。小恥不飾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恥,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禮、行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禮、行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
以上摘自《管子》第一“權修第三”
[譯文]
凡是治理人民的,就要使男人沒有邪僻的行為,使女人沒有淫亂的事情。要使男人不做邪事,必須靠教育。要女人不行淫亂,必須靠訓誨。教訓形成了風氣,刑罰就會減少。
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走正道。要求人民走正道,小的邪惡就不能不禁止。因為小邪惡是產生大邪惡的根源,小邪惡不禁止,想要大邪惡不危害國家,是不可能的。
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禮。要求人民有禮,對小禮就不能不重視。國家不重視小禮,想要老百姓能行大禮,是不可能的。
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義。要求人民有義,小義就不可不實行。國家不實行小義,想要老百姓能行大義,是不可能的。
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廉。要求人民有廉,對於小廉就不可不加以培植。國家不培植小廉,想要老百姓能行大廉,是不可能的。
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恥。要求人民有恥,對於小恥就不可不加以修養。國家不修養小恥,想要老百姓能行大恥,是不可能的。
凡是治理人民,就該要求人民重視小禮,實行小義,培植小廉,養成小恥,禁止小邪,這才是訓練人民的辦法。使人民能注重小禮,實行小義,培植小廉,養成小恥,禁止小邪,為治理人民的根本。
[實例應用與分析]
管理百姓要從小處著手
“《管子》第一”中的上文部分為管子對治理人民的分析與策略,說明人們的一切“大”惡與“大”禮皆由“小”而形成,“要求人民走正道,小的邪惡就不能不禁止。因為小邪惡是產生大邪惡的根源,小邪惡不禁止,想要大邪惡不危害國家,是不可能的”。
因而,“凡是治理人民,就該要求人民重視小禮,實行小義,培植小廉,養成小恥,禁止小邪,這才是訓練人民的辦法”,一切都由小做起,這樣也就決定了大局。
在這裏,我們可以引用、理解為:“管理百姓要從小處著手”。
管子說的對,一切“大”皆由“小”發展而成,小惡能形成大惡,小禮能形成大禮,如果能在治理人民的時候重視“小”,那麼,也就決定了大局。官者在管理百姓的時候,要本著這個原則,從小處著手,把一些看似微小的事情解決了,那麼,大的隱患也就消除了。把小事情處理好了,大的問題也就不會出現了。
小事情往往能反映出大問題,關鍵是看一個人做事細不細心。愚公巧諫齊桓公的故事就表現了管仲的細心之處。
齊桓公很喜歡打獵。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時看到一隻梅花鹿正在低頭吃草,於是就拉弓搭箭向梅花鹿射去,但是沒射到,梅花鹿受到驚嚇,瘋狂逃跑。齊桓公緊追不舍,追著追著,追到一個山穀裏。梅花鹿不見了,齊桓公卻迷路了。
齊桓公正在著急之時,看見一個老翁走了過來。齊桓公便向他問道:“老人家,這個山穀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