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職能

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全社會經濟管理的中心和全民所有製的代表者,為了合理組織社會生產力和維護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對國民經濟進行全局性的規劃、組織、控製、協調、服務和監督的功能。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的範圍和實現形式在不同的經濟條件和不同經濟體製之下有所區別。

國民經濟管理體製

指國民經濟管理關係的規範化、製度化,它包括國民經濟活動的組織形式與管理製度、管理組織的結構、管理方法等。它是一定社會經濟製度下,生產關係的具體表現形式。國民經濟管理體製反映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結構與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的要求。因此,我國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管理體製要同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要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相適應,要符合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要求。國民經濟管理體製具體包括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的管理體製;農業、工業、基本建設、交通運輸、郵電商業、服務業等各部門的管理體製;計劃、勞動工資、財政、企融、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體製;中央與地方、經濟區、企業等各個層次的管理體製。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管理體製互相聯係、互相製約,構成國民經濟管理體製的有機整體。

全國一盤棋

在社會主義經濟工作中貫徹全局觀點的根本方針和原則。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但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客觀上存在著全局與局部、中央與地方、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重點建設與一般建設等差別和矛盾。因此,在經濟工作中,必須貫徹“全國一盤棋”的根本方針和原則,從全局出發,正確處理好各方麵的關係。堅持“全國一盤棋”,要求做到:①在兼顧各方麵利益的前提下,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②在生產建設方麵,要保質保量完成國家計劃任務,必要時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配人力、物力、財力,保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③在經濟效益方麵,不能隻注重微觀經濟效益的提高,而要使之符合提高宏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要求。

國民經濟比例關係

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國民經濟各部門以及各部門內部、各行業之間的數量對比關係。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保持平衡協調關係,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這種數量比例關係會隨著社會分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社會主義國民經濟計劃工作所涉及的重要比例關係有:社會生產兩大部類的比例關係,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關係,工業內部的比例關係,農業內部的比例關係,生產和建設的比例關係,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比例關係,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比例關係等等。

國民經濟綜合平衡

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過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以及黨在計劃期內的政治經濟任務,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自覺地保持整個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之間、各個地區之間、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之間相互適應的關係,實現國民經濟總體平衡。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本質內容是按比例。為了實現各項重大比例關係的協調,綜合平衡包括物資平衡、財政平衡、信貸平衡、外彙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平衡。

國民經濟指標體係

指由一係列描述一個國家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及其相互關係的指標所構成的有機整體。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指標體係分為兩大類型:物質產品平衡體係(APS體係)、國民經濟核算體係(SNA體係)。實行物質產品平衡體係的國家認為,隻有物質生產活動才能創造國民收入,是我國、蘇聯及東歐各國采用的體係。其指標體係采用國民經濟平衡表形式,包括:社會產品的生產、消費和積累平衡表,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生產、分配、再分配和最終使用平衡表,國民財富及固定資產平衡表,勞動資源平衡表。其主要總量指標是:社會總產品,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生產額,使用額。實行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的國家認為,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的服務等一切能帶來收益的活動都能創造國民收入,是英、美、日等國采用的體係。該體係采用複式簿記原理的矩陣形式,將國民經濟活動歸納為四大類賬戶:國內生產賬戶,收入和支出賬戶,資本交易賬戶,國際收支平衡賬戶。其主要總量指標是:總產出,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