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社會經濟活動表現為一個有序的係統過程,它包括社會經濟生活的係統結構和有序運動。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內在的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相互轉化有機結合的形式和功能就是經濟運行機製。經濟運行機製的特征:它是經濟規律的作用形式和作用功能;它是存在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和各個層次的一個有機的體係;它具有自動調節經濟運行的功能。在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中,經濟運行機製包括國家機製係統、企業機製係統、市場機製係統。其中,國家計劃調節市場及部分企業,市場校正國家計劃;市場引導企業,企業糾正市場。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製使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黨的十三大政治報告把“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規定為我國新的運行機製。這個運行機製由微觀主體(企業)、市場媒介、國家構成,它們相互依賴、相互製約,推動了商品經濟有計劃運行。國家調節市場,就是國家對市場的計劃調節,國家根據國民經濟計劃的各項指標和市場現狀有目的地運用各種經濟參數輸入市場機製;市場表現為市場機製的作用過程,引導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動;企業是市場的內在因素,是市場機製的作用對象並以市場為導向,使計劃調節得以貫徹。這個運行機製的實現條件是:企業是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市場是充分發育完善的市場;國家具備一個成熟的宏觀調控係統。

直接調節模式

指國家主要運用行政手段,通過指令性指標、分錢分物、統收統支等方法對經濟主體進行直接管理的一種體製。概括直接調節體製的特點是:國民經濟活動的絕大部分都納入了國家計劃軌道;國營企業受行政管理體係中相應的部門管理;統購統銷,流通領域大量的經濟活動也納入了國家計劃,相當一部分物資直接分配到各部門和各企業;國家財政和基本建設投資集中在中央;勞動工資計劃由中央統一管;國家經濟計劃形式是排斥市場調節的指令性計劃。直接調節的經濟管理體製建立的客觀依據是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對國民經濟計劃管理的客觀要求以及特殊的經濟政治條件。這種管理體製有利於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資源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但易造成政企不分,企業缺乏活力。我國1978年以前主要實行這種體製。

間接調節模式

指國家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即通過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杆調節經濟運行,並相應地運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為特征的經濟管理體製。間接調節模式的客觀依據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化使生產過程複雜化和社會需求複雜化,直接調控難以奏效;有計劃商品經濟要求國家對社會經濟實行計劃管理,但這種管理必須建立在充分利用價值規律和市場,充分發揮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的活力基礎上,是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穩定、協調,均衡發展的需要。間接調節模式的調控目標是:在提高社會總供給能力、微觀經濟充滿活力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之間總量和結構上的平衡,實現國民經濟的最優增長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調節主要通過相應的計劃體製實現,在我國是包括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市場調節三種計劃形式的計劃體製。在間接調節體製推行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客觀經濟發展現狀處理好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之間的關係。隨著政府直接掌握的間接調控的物質基礎狀況、間接調控體係建立和健全程度、全民所有製企業的相對獨立程度、市場發育和市場機製完善的狀況等等情況的變化,相應調整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的運用程度。

經濟參數

又稱經濟結構參數。指經濟結構變量間的比例關係。如,收入和消費之間變動的比例關係在一定地區和一定時間內的比較穩定的數值,就是經濟參數。通過經濟計量學的研究和計算,確定經濟參數,才能代表實際的經濟結構、建立數學模型、既可用於驗證和發展經濟理論,又可用於分析,預測和決策。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通過控製經濟參數、來調節社會經濟運行。參數調節是國家實現對宏觀經濟間接控製的主要手段。主要形式有:財政性經濟參數,金融性經濟參數、價格經濟參數、折舊經濟參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