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國共產黨的工人階級性質(2)(1 / 3)

一個政黨以什麼樣的思想理論作指導,不僅關係著這個政黨的性質,也關係著它和它所代表的階級的前途和命運。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曆史上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就在於它以先進思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工人階級的階級性和它肩負的偉大曆史使命所要求的。工人階級隻有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才能認清自身的地位和曆史責任,意識到本身解放的條件,才能從自在的階級變為自為的階級。在創建工人階級政黨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從理論上闡述了工人階級政黨的性質、宗旨、紀律和作風等問題,並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和其他非無產階級思潮進行鬥爭,為工人階級政黨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列寧在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鬥爭中,高度評價了革命理論對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作用。他強調指出:“隻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列寧選集》第1卷第312頁)

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偉大勝利,關鍵就在於它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的指南。毛澤東同誌指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頁)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增強黨員克服和抵禦非無產階級思想侵蝕的能力,牢固地樹立起無產階級世界觀。我們黨在各個革命時期,特別是黨的任務發生轉變時期,都十分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統一全黨的思想。正是這樣,我們黨才保持了先進性和純潔性,才不斷發展壯大,才勝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並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在革命和建設中,即使出現失誤,由於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就能夠科學地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糾正錯誤,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十分繁重的。我們麵臨大量開創性的、前人沒有提出或前人沒有涉足的課題,麵臨大量錯綜複雜的矛盾,廣大的人民群眾也每天都在創造新事物、新經驗。這就要求我們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指導,深入實際進行探索和總結。解決好這個問題,黨才能更好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五、黨是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建立的

中國共產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民主集中製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原則和組織製度,也是黨的根本的領導製度和工作製度。

民主集中製是無產階級政黨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和第一國際的時候,就把民主和集中相結合的原則作為同盟和國際的組織活動方式的基本準則。列寧在建設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過程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民主集中製這一科學概念,並把這一原則運用於俄國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建立起來並進行活動的。

那麼,什麼是民主集中製呢?民主集中製的民主,就是黨員和黨組織的意願、主張的充分表達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民主集中製的集中,就是全黨意誌、智慧的凝聚和行動的一致。黨章指出:“民主集中製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就是說,民主集中製原則包括民主和集中兩個方麵,這兩個方麵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它們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結合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講民主不能離開集中,講集中不能離開民主。黨內必須以民主為基礎,離開民主的集中,就會成為個人專斷;隻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做到正確的集中。黨內民主又是在集中指導下進行的,是受黨章和黨的紀律製約的、有領導的民主。離開集中的指導,就會成為極端民主化,成為無政府狀態。隻有把民主原則和集中原則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既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又能有效地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全黨行動的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地貫徹執行。如果把民主與集中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就會使黨的組織渙散、分裂,使革命和建設事業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