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機關的文秘工作部門或直接承擔公文印製任務的業務部門。公文印製部門名稱一般在公文末尾標注。如“中共中央文件”的印製部門“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標注在文件末尾。
印刷時間
公文印製部門實際印發公文的時間。一般都寫作“××××年×月×日印發”。
印刷份數
公文印製數量的標記。一般在公文結尾右下角注明“共印×××份”字樣。
公文文麵
公文文稿的卷麵。對公文文麵的一般要求是:①書寫清楚、正確、整齊。②標點符號準確,位置正確。③修改符號要合乎通用規定。④行款格式規範,卷麵留出天地,標題居中書寫,每段開頭空出兩格,序碼統一清楚,落款無誤。
文件用字規格
文件使用的文字字體、字號及書寫、排版的標準。公文使用的漢字按國家規定的標準方案執行。公文從左至右橫寫、橫排,批語用3號楷體(打字可用3號或4號仿宋體),正文用3號仿宋體,標題用2號宋體(打字可用3號仿宋體)。正文每頁19行,每行25個字(打字可每行22個字)。少數民族文字按其習慣書寫、排版。
公文校對
公文印製程序之一。以原稿核對校樣,改正校樣的文字等錯誤的工作。公文校對應注意:①校對公文必須以原稿為準。如遇文字、標點、內容等有疑問處,除明顯的錯別字外,校對人員一般不能隨便改動原稿。如發現問題必須改動,可通知起草單位修改確定。②一般文件應做到“一校一讀”(即先兩人對照原稿唱校一遍,再一人細看一遍);重要文件應做到“兩校一讀”;特別重要的文件,應做到“兩校兩讀”。③校付印樣,一般不刪句、加句。如必須刪句、加句時,改樣後應再校一次。④必須正確使用校對符號。⑤付印前應作一次全麵複查,主要查文件格式是否正確無誤等。
大樣
排版後打印出來的公文文稿的樣張。供有關領導、擬稿人、接稿人等進一步審閱、修改、訂正用。
校樣
用於同原稿核對校正的樣張。按校對進行過程可分為粗樣和清樣。粗樣是尚未校對的校樣。清樣是校改後的印刷版上打下來的供再次校對的校樣。按校對次數可分為毛校樣、一校樣、二校樣、三校樣、付印樣等。
校對符號
改正排版中出現的各種錯誤的符號。公文校對時使用1981年國家出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校對符號及其用法》。使用校對符號時應注意:要清楚校對的字和符號;把改正的字和符號牽出版心;畫直引線並盡可能減少重疊交叉。
文件裝訂
文件印製的最後一道工序。一般左側裝訂。文件裝訂的主要方法有線裝、釘裝、膠粘等。主要要求是:不缺頁、多頁,不弄錯頁碼順序,不縫、釘、粘文件內容,保持整潔,方便閱讀。
調查研究
人們認識事物、掌握規律、改造世界的科學的和基本的工作方法。是通過深入實際,采取正確的途徑和方法,在詳盡占有各種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認真地係統分析和綜合研究,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即由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指導思想,以用來指導實踐和行動。調查研究工作通常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調查階段,主要是了解情況,占有材料;二是研究階段,主要是對掌握的材料進行科學分析,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過程,求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調查研究是各級領導幹部和黨政領導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辦公部門及文秘工作者必須學會和掌握的基本功。
專項調查
就某一特殊情況或具體問題所進行的調查。如事故調查,案件調查等。這種調查,目的比較明確,任務比較單純,基本上是一事一查。必須將情況和問題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以便得到正確處理,有的可以從中引出經驗或教訓,借以推廣或引以為戒。
典型調查
一種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通過選擇某些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事物或單位進行調查分析,用個別說明一般,從中找出具有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和推動全麵工作。這種調查能突出重點,占有材料比較詳盡,分析問題比較透徹,時間短,見效快,但沒有全麵調查那樣周全,在實際工作中須注意防止以偏概全的傾向。
重點調查
從調查對象群體中選取那些處在關鍵地位,起主導作用,對全局有重大影響的單位進行的調查。首先通過係統分析、綜合比較的方法,分清調查對象的主次輕重,經過分類排隊,確定好調查的重點單位;然後再根據調查任務的要求,確定調查內容的重點和調查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