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信息工作(2)(2 / 2)

信息處理

根據係統管理的要求對原始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信息處理的目的是把原始信息變換成便於觀察、傳輸、分析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處理內容包括收集、加工、傳輸、存貯、檢索、輸出等。進行信息處理可提高社會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之更加科學化。

信息傳遞方式

信息處理的方式之一。信息由傳遞者傳給接收者所采用的方式。信息傳遞方式按信息流向可分為:①單向主動傳遞。一種走向的和有向的傳遞。主要是為適應上級領導機關或有關部門的特殊需要,主動收集、加工,直接向使用單位提供所需要的信息。②多向主動傳遞。以文件、簡報、通報或信息快報等形式向上級機關或有關部門傳遞經過加工整理的二次信息。這種傳遞方式所傳遞的信息,沒有特定的傳遞對象。③單向被動傳遞。為回複領導或上級機關的詢問服務的傳遞方式。由領導或上級機關提出問題,提供信息單位被動地回答特定的領導人或上級機關提出的問題。④反向相互傳遞。就是信息傳遞者和接收者都向對方發出信息,共同參與傳遞。黨政機關內部信息傳遞一般為往返互相傳遞,即決策方麵的信息是沿著組織係統自下而上地進行傳遞,貫徹執行情況方麵的信息是沿著組織層次自上而下地進行反饋。

在傳遞過程中,領導機關在接到反饋的信息後,對原來的決策進行修正或補充,這樣產生新的信息,進入再傳遞,又形成新的反饋。按傳遞範圍可分為係統內部信息傳遞和係統外部信息傳遞。係統內部信息傳遞,是指一個係統內部的信息傳遞;係統外部信息傳遞,是指在係統外部、係統與係統之間、係統與社會所進行的更為複雜、廣泛的信息傳遞。信息傳遞方式的選擇恰當與否,對信息傳遞的時效和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正確選擇信息傳遞方式,應考慮信息的傳遞對象,信息傳遞的內容、時間和距離要求,信息傳遞的經濟效益和實際效果等。

信息時間傳遞

也稱“信息貯存”。使有使用價值的信息能夠克服時間的流逝而傳遞下去的一種信息傳遞類型。信息時間傳遞,是通過對信息的貯存和積累,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動態的、係統的和全麵的研究,以保證信息的完整和連續。信息貯存的方式和手段很多,諸如文字記載、照相、膠片、錄音帶、錄像帶等。

信息空間傳遞

運用各種通信手段傳遞空間距離方麵的信息的一種信息傳遞類型。主要包括:郵政通道、交通網絡、電話、電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信息空間傳遞按照信息傳遞者和接收者的關係可劃分為人與人之間的通信、人與機器之間的通信和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三種。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如電話、彙報、講話、交談等;人與機器之間的通信,如操縱、控製機器或遙測儀器等;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如機器自動控製、電腦間互相傳遞信息等。

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的工作,是信息工作的基礎。黨政機關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①自下而上的收集。主要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報送信息及文件材料等。②上級機關向下級機關發送文件和其他材料等。③到下級單位或有關部門去調查、開座談會或請所屬下級有關人員來彙報,或用電話向有關部門詢問等。④對重大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⑤建立信息網絡。

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采用一定的程序和科學方法,經過對原始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判斷、排序、比較、編寫及必要的計算,使其更加真實、準確和有價值,以便於傳遞、使用和存貯的信息處理過程。通過加工,變單一信息為綜合信息,變無序信息為有序信息,變原始信息為係統化、條理化的信息,變低層次信息為高層次信息。黨政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包括:①篩選。圍繞各級黨政機關的中心任務,挑選對領導決策有參考作用的信息和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和政策性的信息向領導反映。②綜合處理,調查研究。根據黨政領導的中心工作,或領導將要討論、決定的問題,對信息網絡上反映的突出、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找出事物的本質、症結、原因、辦法,向領導提供更高一層的信息。④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期對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研究收到信息的數量、采用的情況,以及在領導決策中所起的作用等,不斷改進工作,提高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