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政治工作的藝術與方法(4)(1 / 2)

為完成某項重大任務,動員各種宣傳機構,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宣傳工具,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造成較大的輿論聲勢,給人們施加思想影響的宣傳教育方法。實施強化輿論的方法要注意:①善於及時抓住有利於達到預期目的的新思想、新事物,擴大宣傳效果;②實事求是,不能說空話、假活和大話,不能為了宣傳而弄虛作假;③注意宣傳的輿論導向,宣傳必須有利於當前的改革開放,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安定團結,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④要適度,既要轟轟烈烈,造成一定的聲勢,又不能過分,故弄玄虛,更不能搞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強化輿論適用於為完成某項戰略規劃或任務,麵對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

淡化輿論

在解決問題需要平靜的環境和冷靜的心理狀態時,通過控製輿論、淡化輿論,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方法。與強化輿論相對。輿論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輿論應該強化。錯誤的輿論必須淡化。某些問題不是工作中的核心或關鍵問題,但由於某種特殊原因,使人們議論紛紛,形成一種輿論,這種輿論分散了人們工作的注意力,甚至使人們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和離心傾向。采取措施,控製和削弱這種輿論,平靜人們的心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中心任務的完成。淡化輿論的做法有以下幾種:①轉移輿論中心,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另外的問題上;②形成和強化新的輿論;③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麵宣傳教育,使人們自覺地降低某些輿論的基調;④對某些與事實相悖的輿論,要公開事實真相,以防止輿論的蔓延。淡化輿論,不是遮遮掩掩,不敢正視問題,更不是硬性壓製,不許人家講話,而是實事求是,既正視問題又盡量減少人們的注意力,使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激化矛盾

在矛盾不被揭露,是非不明朗,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時,通過促使矛盾尖銳化而達到矛盾解決的方法。在革命戰爭年代,通過在軍隊和民眾中開展訴苦運動,激發其階級仇和民族恨,使之投身於火熱的革命鬥爭,就屬於激化矛盾的做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大量的社會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一般地說,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可以采取激化矛盾的方法。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不激化矛盾,問題就不能解決時,仍需要這種方法。比如某地方的領導者嚴重地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但由於多種原因,群眾不敢起來揭發鬥爭,以至於使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做大量的思想發動工作,啟發知情人的覺悟,使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人與群眾的矛盾明朗化、激烈化,從而使他們失去市場,受到孤立,使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實施激化矛盾的方法要注意:①這是處理特殊問題的方法,不帶有普遍意義,不能到處亂用;②使矛盾明朗化、激烈化,是指揭露出矛盾自身的本質,它與有意識地擴大矛盾有本質不同;③要創造條件,使矛盾向著有利於工作的方向轉化。

淡化矛盾

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緊張的氣氛變協調,尖銳的矛盾變緩和,從而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的工作方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雖然大量的社會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的非對抗性矛盾,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矛盾也可能非常尖銳。如,由於工作失誤而產生的領導機關與人民群眾的矛盾,由於黨風不正而產生的領導幹部與群眾的矛盾,等等。對於這種矛盾,隻能用淡化矛盾的方法去解決。一方麵要切實加強黨風建設,消除腐敗現象;另一方麵對群眾要疏通和引導,使人們的情緒冷靜下來,相信問題能夠解決。淡化矛盾不是延緩矛盾的解決,而是為積極解決矛盾創造條件。淡化矛盾不是目的,也不等於矛盾的解決,隻是正確解決矛盾的前提。在氣氛緩和、矛盾淡化以後,應積極地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使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運用這一方法,應注意繼續清除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中“左”的流毒和影響。

轉化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者按照矛盾轉化規律,轉化矛盾,使問題變得易於解決的方法。矛盾是可以轉化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和非主要方麵,在一定條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按照矛盾轉化規律,積極創造條件,使矛盾朝著有利於自己工作的方向轉化。運用轉化矛盾方法的程序和要求為以下幾種:①了解矛盾的性質、特點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②了解和掌握矛盾轉化的方向、時機和條件;③抓住有利時機,創造條件,促成矛盾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