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民族團結教育(民族宗教知識)(3)(2 / 3)

雖然“三個離不開”在中國早已成為事實,但這種提法是在近20年中才逐漸形成的。1981年7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在討論新疆工作問題時指出:“新疆的漢族幹部要確立這樣一個正確觀點,即離開了少數民族幹部,新疆的各項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數民族幹部也要確立這樣一個正確觀點,即離開了漢族幹部,新疆的各項工作也搞不好”。這個觀點一經提出,很快為全國各民族的廣大幹部和群眾所接受。以後提法又有了發展,由“漢族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誰也離不開誰”發展為“漢族和少數民族誰也離不開誰”。

1990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考察新疆時更明確地指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裏,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是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係,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1998年8月,江澤民總書記考察新疆時再次強調“三個離不開”。“三個離不開”的提法廣為傳播,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認同。

“三個離不開”形象地概況了我國民族關係發展的曆史與現實,意義深遠。正如江澤民總書記所指出的:“曆史一再證明,團結就興盛,就繁榮;分裂就動亂,就衰敗”。各民族隻有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實現共同的繁榮與發展,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

75.為什麼說西部大開發是國家最大的優惠政策?

中國的西部土地遼闊(占全國國土麵積的56%),人口相對較少(占全國總人口數的23%),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曆史、自然地理等方麵的原因,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在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質量上的差距呈拉大趨勢。1999年,黨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新疆的加速發展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這是國家對西部各民族最大的一項優惠政策。

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將主要通過加大對西部的資金投入,給西部提供一係列優惠政策來促進西部的發展,新疆得到了國家更強有力的支持。國家將加大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優勢礦產和水能資源及旅遊資源開發、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力度。在2001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在5年內總投資107億元,恢複和改善塔裏木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國家還啟動“西氣東輸”、南疆鐵路西延至吉爾吉斯斯坦、北疆鐵路精河至伊寧段等重點項目。這必將極大地增強新疆發展後勁,為新疆各族人民帶來更多更大的實惠。以“西氣東輸”工程為例,“西氣東輸”就是鋪設一條由西至東橫穿九個省、市、自治區的4200公裏長的天然氣管道(新疆境內約1200公裏),將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輸送到東部。據預測,天然氣生產及管道輸送兩部分創造的增加值,將相當於新疆工業增加值的13%左右,每年給新疆增加財政稅收數億元,並推動一係列相關產業的發展。

各族農牧民群眾將直接從西部大開發中獲得實惠。僅2002年。西部大開發就有幾項重大措施,一為“油路到縣”,中央將投資150億元使西部所有的縣都通上柏油路;二為“送電到鄉”,國家將投資220多億元用於西部地區第二批農網改造,農牧民群眾不僅都可以用上電,而且電費價格更為合理;三為“廣播電視到村”,1萬多個新通電的行政村將接聽、收看到廣播電視;四為“退耕還林還草到戶”,農民每退耕還林還草一畝,國家給予的糧食供應折算款、種苗補助及醫療教育補助費等為210元,第二年繼續供應糧食和醫療教育補助,連續補8年。僅此項投入,2000年國家在新疆已投入2600萬元,2001年達30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