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調節自己的行動是成功的根本保證。
——想要擺脫不幸,最好的辦法便是提升我們自己去幫助別人。
——如果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候,隻有時間才能撿拾這些碎片,並重新撫平。
——忙於享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因此沒有時間去同情自己的不幸。這便是百分之百的成熟。
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讓時間來告訴自己的強項,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1945年8月,瑪麗·布朗太太走進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自家住宅,靜聽屋子裏的寂靜與空虛。
她的丈夫好幾年前死於車禍;接著,她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他記下自己當時的生活實際:
當許多鍾聲和汽笛聲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臨的時候,我惟一的兒子達諾卻在此時去世了。我已失去了丈夫和母親,如今兒子一死,我便孤零零地留在人世。
“為孩子葬禮之後,我獨自走進空蕩蕩的屋於裏。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種空虛、無依無靠的感覺。世界上再也沒有一處地方比這更寂寞的了。哀傷和恐懼充滿了我的全部身心,我害怕今後將獨自一人生活,害怕整個生活方式將完全改變,而最可怕的,莫過於我將與哀傷共度餘生,這是我最大的恐懼。”
後來的幾個星期,布朗太太的生活完全處於一種茫然的悲傷、恐懼和無依無助的狀態裏。她迷惑又痛苦,全然不能接受被車撞的事實。我買東西的時候,明白時間會幫助我治療傷害。隻是時間過得實在太慢了,我必須通過做些事情來忘記自己的不幸。因此,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一日清晨,當我從睡夢中醒過來,忽然感到所有不幸均已成為過去,以後的日子一定不會再有憂傷。我知道‘用頭撞牆’的舉止是愚蠢可笑的,是逃避現實的表現。對於這些我無法改變的事實,時間使我明白我應怎樣去麵對事實。
整個改變進行得十分緩慢,不是幾天或幾個星期,而是很長的時間。總而言之,事已如此。
“如果再讓我回過頭去再看那段生活,就會感到好像船隻雖然曆經一場巨大的風浪,重又駛回到風平浪靜的海麵上。”
類似於布朗太太這樣的悲劇,往往是找不出任何原因的,因此最好先麵對它們,接受它們。當布朗太太強迫自己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實時,心理上便預備要讓時間來治療這樣的痛楚。抗拒命運就像把毒藥傾倒在傷口上,自己無法再開始工作。
麵對不幸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它。當你的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候,隻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碎片撿拾起來,並重新撫平。你要學會等待時間的過去。在倍受打擊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停止運行,而你的苦難也似乎永無止境。但無論如何,你總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計劃中的種種目標。而一旦你完成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運作,痛楚便會逐漸減輕。終有一天,你又能喚起對過去快樂的回憶,並且感受到被護佑,而不是被傷害。要想克服不幸的陰影,時間是你最好的盟友,你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運,你就不會在痛苦的沼澤裏掙紮。
不幸遭遇並非就是世界末日。有時候,它還是促使你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對改善狀況大有必要。你的才智會因之而變得靈敏,更有助你解決問題。
較量中生存。
強項與強項的較量,是一種誰也不容忽視的生存方法。
一個人會因“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鬥”而變得更深沉、更多彩,也更豐盛。它會挖掘出你人性深處的資質。
這些能力和資源都一直埋藏在人性深處,直到必要時才會蘇醒過來,為你所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一劇中便曾這麼說過:“要采取行動以抵製困境。隻有對抗,才能結束困境。”這也是擺脫的另一種方法。
美國西南地區的沙塵風暴很猖狂,你曾見過那些無情的塵暴摧毀過多少農莊、破壞過多少人的生計嗎?你曾感受過那些沙塵,見過那些沙塵,並且日複一日地吞食那些農莊嗎?下麵這個故事的主角便是一個自小生活在沙塵陰影下的男孩。他現年二十一歲,家住沙塵風暴地帶,雙親都為艱難的生計所耗盡一生。
年輕人繼雙親後又擔負起家計的重擔。直到有一天,他們實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農倉裏一無所有,年輕人眼望著農舍屋頂上麵的灰塵,一籌莫展地坐著發愁。忽然,他八歲的小妹妹帶著一個她的好朋友,開門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