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疲勞和憂慮的第一條規則是,要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
——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時間的清醒,就增加了一小時。
每天使自己多一小時的清醒。
拿破侖·希爾曾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有效地調整和使用自己的精力,可以保證你有資格發揮自己的潛能。”
不要忘記消除你的疲勞,因為疲勞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或者至少會使你較容易憂慮,這對發現自己的強項十分不利。任何一個還在學校裏學醫的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減低身體對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疲勞同樣會減低你對憂慮和恐懼等等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是在防止憂慮。
防止疲勞同樣可以防止不快樂。艾德蒙·雅各布森醫生對此認識非常清楚。雅各布森醫生是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實驗室的主任,他寫過兩本關於如何放鬆緊張情緒的書—《你必須放鬆緊張情緒》和《消除緊張》。他花過好多年的時間,主持研究放鬆緊張情緒的方法在醫藥上的用途。他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鬆之後就不可能再存在了”。這也就是說,你如果能放鬆自己緊張的情緒,憂慮就不可能繼續糾纏你。
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憂慮,規則第一條就是: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人很容易變得疲勞,因為人畢竟不是機器。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十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陸軍強迫他們這樣做。你的心髒也正和美國陸軍一樣的聰明。你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每二十四個小時所供應出來的能力,也足夠用鏟子把二十噸的煤鏟上一個三英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續五十、七十、甚至可能九十年之久。你的心髒之所以能夠承受這種工作量,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加農博士解釋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髒整天不停地在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七十次的時候,一天二十四小時裏實際的工作時間隻有九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有十五個小時是在休息。”
二戰期間,邱吉爾已經六七十歲的人了,卻每天都可以工作十六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大英帝國作戰,真了不起。“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十一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再上床睡一個小時。到了晚上,在八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二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已將疲勞防範於未然。因為經常休息,所以他可以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精神依然飽滿旺盛。
約翰·洛克菲勒有兩個記錄著實令人吃驚: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活到九十八歲。他之所以做到這兩點,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在睡午覺的時候,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都置之不理。
休息是一個充電過程。
疲倦的心態不利於發掘自己的強項,這對一個人的成功也是有害的。《為什麼要疲倦》一書裏,丹尼爾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五分鍾的嗑睡,疲勞也可以得到有效防止。棒球名將康尼·麥克告訴我,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他不睡一個午覺的話,到第五局就有筋疲力盡感覺。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五分鍾,就可以毫不疲勞地賽完全場。
有人采訪過埃莉諾·羅斯福夫人,當她在白宮當第一夫人的十二年裏,如何應付那麼緊湊的節目。她說,每次接見一大群人或者是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她一般都會,閉起眼睛休息二十分鍾,這種休息一般在椅子或沙發上坐著就可以完成。
吉恩·奧特裏住在麥迪遜廣場,拿破侖·希爾最近去拜訪了他,這位參加世界騎術大賽的騎術名將。他注意到他的休息室裏放了一張行軍床,“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裏躺一躺。”吉恩·奧特裏說,“在兩場表演之間睡一個小時。當我在好萊塢拍電影的時候。”他繼續說道,“我常常靠坐在一張很大的軟椅子裏,每天睡兩次午覺,每次十分鍾,這樣我就會精神煥發、精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