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抓住屬於自己的“金鑰匙”(2 / 3)

隨後,上尉軍官們紛紛起身,回到各自的戰艦上去。納爾遜加上一句話:“明天的這個時刻,我可能就會贏得了貴族頭銜,或者是有資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上永遠安息了。”他的眼睛裏閃耀的光芒敏銳而熱切,似乎別人看到必然失敗的,他卻能夠嗅到勝利的氣息。

“有可能通過這條路直接穿越過去嗎?”拿破侖問他的工程師們。這些工程師曾被派去探尋能夠穿過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聖伯納山口的路。“有可能行。”他們不是很有把握地回答道,“還有一定的可能性的。”“那就前進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侖堅定的說道,絲毫沒有在意工程師們剛才回答裏的弦外之音:穿越山口極其困難。

當英國人和奧地利人聽到拿破侖想要跨過阿爾卑斯山的消息時,都報以無聲的冷笑,因為那可是一個“從未有任何車輪碾過,也從不可能有什麼車輪能夠從那兒碾過的地方”。更何況,拿破侖還有七萬軍隊,笨重的大炮,成噸的炮彈和裝備,大量的戰備物資和彈藥呢!

然而,馬塞納將軍在熱那亞被困並陷於饑餓境地時,勝利在望的奧地利人看到了拿破侖的軍隊,也不禁目瞪口呆。拿破侖不像其他先行者,不向高山低頭,也沒有從阿爾卑斯山上潰退下來。拿破侖因之而成功了。

無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成為事實時,總會有人說,這件事本該如此;還會有人找借口說,他們所遇到的巨大困難是任何人都無法克服的,從而使困難前的退卻說得理所當然,讓自己在困難麵前大搖大擺地溜走順理成章。對於許許多多的指揮官而言,他們不缺精良的裝備,必要的工具,也有善於穿越崎嶇山路的士兵,但他們卻沒有波拿巴的堅韌與勇氣。拿破侖沒在困難麵前退縮,盡管這種困難對於常人都是無法接受的。他需要前進,所以,他為自己創造了機會並緊緊抓住了機會。

格蘭特將軍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英雄,在新奧爾良不幸從馬上跌落而致重傷時他接到命令,要他去指揮查塔努加的戰役。當時,聯邦軍已被南方軍圍得嚴嚴實實,投降似乎成為定局,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夜慕降臨,四周群山上敵軍的篝火,在漆黑的夜空裏如同星星滿天。格蘭特彈盡糧絕,所有的補給與供應線都已經被完全切斷了。忍著巨大的疼痛,格蘭特斷然下令,揮師前往新的作戰場地。

一直沿著密西西比河北上,一路顛簸格蘭特將軍終於到達了查塔努加。作為偉大的指揮官,整個戰局因他的到來而完全改觀,他能夠扭轉戰局,而且也隻有他才能夠扭轉。整個軍隊被他的堅韌和毅力所鼓舞,而士氣大振。北方軍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了周圍所有的山頭。

這裏所發生的一切是偶然呢?還是因為整個軍隊受到格蘭特將軍那不屈不撓的決心的鼓舞與激勵,才扭轉了戰局呢?

意誌力、勇氣與決心會使所有的情況為之改觀吧,否則賀雷修斯怎麼隻帶領兩名戰士就讓九萬托斯卡納的軍隊驚慌失措,直至穿越台伯河的橋轟然倒塌?萊奧尼達斯怎麼能夠以寡敵眾,在溫泉關阻遏波斯的百萬大軍?

德米斯托克利怎麼能夠在希臘的海邊讓波斯的戰艦碎為片片,沉沒海底?愷撤在發現自己的軍隊難以緊逼進攻時,怎麼能夠挺起長矛,緊握盾牌,勇敢地戰鬥,使得他的軍隊反敗為勝?溫克爾裏德的胸前深深紮入了整整一大束長矛時,他怎麼能依然挺立,為戰友們衝開一條血路,讓他們步步為營,踏上勝利之途?拿破侖怎麼能在經年累月的戰鬥生涯中,從未在任何一場戰役中後退潰敗過,從未失手過?

內伊在大大小小一百多場戰鬥中怎麼總能化險為夷,將險敗戰局扭轉為大獲全勝?

曆史無聲地留給人們無數的例子,告訴人們有無數英雄偉人他們在別人畏手畏腳猶豫不決時,果敢地抓住機會,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業績。這樣的人,他們一般地能夠當機立斷,雷了厲風行,全神貫注投入到行動中去,讓整個世界為之喝彩。

是的,世界與上拿破侖齊名並肩的人幾乎沒有;人們應該看到,有哪位現代青年所麵對的困難與艱險比這位偉大的科西嘉小子所跨越的阿爾卑斯山更高、更險。

強者還善於創造機會擁有強項的優秀者不會被動地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在其控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