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正麵的衝突,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隻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開辯論。
——為爭路權而被狗咬,不如給狗讓路。因為即使將狗殺死,傷口也依然是傷口。
避免正麵的衝突。
一個人在衝突中可以提高自己強項的能力,也可以在避免衝突達到異曲同工的目的。
二戰結束後不久,有天晚上,拿破侖·希爾在倫敦得到了一個無價的教訓。他當時為史密斯爵士做私人助理。在戰爭期間,他曾在巴勒斯坦做奧國的航空領袖,而在宣布和平不久之後,他因在三十天內環繞地球半周而使整個世界嘩然,因為這樣驚人的舉動是曆史上罕見的。這件事哄動一時,奧國政府獎給他五萬先令,英國國王封他為爵士,此時,他成了在英國舉國上下的新聞人物。一個晚上,拿破侖·希爾參加一個歡迎羅斯爵士的宴會,席間,我旁邊的一個人給大家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這故事與這一句話有些關聯:“無論我們如何粗俗,有一位神,就是我們的目的。”
講述故事的人認為這句話出自《聖經》。拿破侖·希爾知道了他錯了,拿破侖·希爾對這一點絕對肯定。所以,為了得到自重感並顯示自己的優越,拿破侖·希爾委任自己為一個未經請求、不受歡迎的人去矯正了他。他堅持自己的說法:什麼?不可能出自莎士比亞!不近情理!那句話來自於《聖經》!
拿破侖·希爾右邊坐著講故事的人,我的左邊坐著拿破侖·希爾的一位老朋友加蒙。加蒙先生曾多年從事莎士比亞的研究,所以大家加蒙先生來解答這一問題比較恰當。加蒙先生靜聽著,在桌下用腳踢我,然後說道:“希爾,你不對,這位先生是對的,是出自《聖經》。”
當晚宴結束回家,拿破侖·希爾就對加蒙先生說:“老實說,你知道那句話是來自莎士比亞的。”
“那當然。”他回答說,“出自《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但我是一個盛會的客人,證明他是錯誤的,那樣有好處嗎?你證明他的錯誤,你可以得到他的好感嗎?為什麼不讓他保住麵子?他並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他也不要你的意見。那與他爭辯還有什麼意義嗎?要永遠避免正麵的衝突。”
“盡管永遠避免正麵的衝突。”說這句話的人現在已經與世長辭,但拿破侖·希爾因之而得到的教訓卻刻骨銘心,而且這一教訓極其重要,因為之前他是一個執拗的辯論者。在他少年的時候,他曾同他弟兄辯論天下一切的事,在大學的時候,他研究邏輯及辯論術,並加入辯論比賽。後來他在紐約教授辯論術。他羞於承認,有一次曾計劃寫一本關於辯論的書,從那時以後,他曾靜聽、批評,從事數千次的辯論,並注意它們的影響。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天下隻有一種方法隻有避免辯論才可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而且這是世界上唯一的辦法。
十有八九次辯論結束之後,每個爭論的人都比以前更堅信他絕對正確。
不要希望在辯論中得勝。你不能,因為如果你辯論失敗,那你當然失敗了;如果你得勝了,你還是失敗的。總之參與辯論你就失敗。即使假定你勝過對方,將他的理由擊得漏洞百出,並證明他是神經錯亂,那你們之間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映呢?你使他覺得脆弱無援,你傷了他的自尊,他對你的勝利感到反感。
波恩互助人壽保險公司有一個規則:“不要辯論!”真正的推銷術,不是辯論,也不要類似於辯論。因為辯論根本不可能改變人類的思想。
多年前,有一位名叫亞哈亞的愛爾蘭人加入了拿破侖·希爾的訓練班。他很喜歡爭執,而且他所愛教育很少!他當過司機,因為他沒有一次能成功地賣出一輛載重汽車,所以他到拿破侖·希爾這裏來訓練。對他稍加詢問,就可看出他似乎總在跟做交易的人發生爭執並觸犯他們。如果一位未來的買主對他出售的汽車說出任何貶抑的話,他就會以惱怒的情緒打斷別人的話頭。當然,他勝過不少辯論。後來他對拿破侖·希爾說,“我常走出一個人的辦公室說:‘我又教給那家夥一些東西了。’我真的向他講述了一些事,但他絲毫沒有任何買汽車的意向。”針對亞哈亞的情況拿破侖·希爾的第一任務不是教他如何學習講話,而是訓練他的拘謹,不要講話,並避免口頭衝突。亞哈亞先生經過這次訓練,他已經成為紐約汽車公司的一位推銷明星了。智慧的老富蘭克林常說:你的辯論、爭強、反對,或許有時獲得勝利;但這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他永遠不會再對你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