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1 / 1)

——這是你一生的指針和目標,因此做得越平越好。

——第一並不好做,也許會變成第三第四,與其如此,還不如做個第二算了。

為你的未來做規劃。

一個人的強項源於你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能力。

眼下流行一個概念:“生涯規劃”。所謂“生涯規劃”,就是把未來想做什麼、如何做,在幾歲時做些什麼事等進行統一計劃,然後按照這些計劃去積極行的發展。

有些人對“生涯規劃”並不表示讚同,因為未來是個未知數,不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而且又常常“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因此一切隨緣是較為妥善的心理。

當然這種說法有其存在的道理。不過“隨緣”說起來容易,真的要達到這種境界卻不很容易,因此麵對不可知的未來,很少能坦然自在的。這就像於森林中迷途的羔羊,不知走向哪裏才好。因此“生涯規劃”還是有其必要。雖然你所規劃的會因主客觀情勢的變化而有所變化,但總比沒有一點目標,盲目過日,心裏踏實。

“生涯規劃”越早越好,不過大部分人都是踏入社會後才有所感悟。踏入社會後再來規劃,道理上講也為時不晚而且更切合實際。

那麼該如何規劃呢?一般地將“生涯規劃”分為“事業規劃”和“生活規劃”。先確定前進方向,然後就朝這個方向前進,並積極地準備必要的條件。做出規劃就要積極地為規劃行動起來,就要事先做準備。

不過,就如前麵所言,人有旦夕禍福,有些事是人們無法料想到的,你的規劃必須根據主客觀的情況,要做某種程度的修正。但要避免完全否定,因為這會浪費你過去的努力,當然,如果你發現過去的規劃是錯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最為重要的是,有了規劃,就要徹底執行,並且要有麵對問題和挑戰的勇氣,隨便苟且,你的規劃就會難以實現,甚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生涯規劃正是你一生的指針!”

位居第二的感覺。

很多人也許會對位居第二表示不解,認為不要去奪第一,可能叫人失去進取之心。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應該人人去爭“第一”才是呀!不錯!是得人人去爭!但問題是“第一”隻有一個,而且爭“第一”時還得看爭的代價,如果爭第一可能會使自己什麼都保不住,那就不如退而求其次做個第二!

有一位從事電腦業的老板,這位老板給自己的企業定位就另有一論——采取“第二戰略”。因為他認為,當第一“不容易,不論是產品的研究開發、行銷,還是人員、設備等,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趕超,又得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做了”第一“以後要花很多的內力來維持”第一的地位!因為——不小心,不但第一當不成,甚至連想當第二都不可能了。

這位老板的想法並不科學合理,並不一定當“第一”就一定會很辛苦,當第二或第三就輕輕放鬆了。這隻是他個人的一種觀念而已。但結合現實細想一下,其中也不乏道理,我們不妨加以借鑒。

當“第一”者確實要費很多的力氣來保住自己的地位!大至一個企業,小至一個人,都可能有這個問題。一個企業要想位居第一,其所冒的風險也應該是最大的。產品的研製開發、資金的投入、設備的引進、人員的錄用、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等等,都比別人要多,要大,要好。好不容易排到了“第一”,又一下子成為了眾人的“眼中釘”,都想超過你,甚至弄垮你!因此,現實生活中並非人人非得爭個第一,位居第二的確也有好處,例如:

①可以靜觀“第一”者如何構築、鞏固、維持其地位,他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作為你的經驗和警戒。

②可趁此機會培養自己的實力,以迎接當“第一”的機會。如果你想當“第一”的話,一旦你覺得自己具備丁這方麵的實力,就可以趁機攀升。

③由於你誌不在“第一”,所以做事就不會過於急切,造成得失心太重,也不會勉強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樣反而能保全自己,降低失敗的幾率。

因此,不管是替人做事,還是經營自己的企業,從第二、第三做起都沒關係,並不一定非得想著力做第一!如能穩穩當當地做個第二,一旦主客觀條件形成,自然也就成為第一了,這時候的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