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成為所從事行業的專家時,你就形成並具備了自己的優勢。
——想麵麵俱到,又不得罪人,還要討好每一個人,那是不可能的!
——人性叢林中伏設了很多陷阱,而這些陷阱大多是根據人的弱點而設的,但隻要能正視自己的弱點,並光明正大,腳踏實地,不癡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勤能補拙。
沒有強項時,應怎麼辦?俗話說:“勤能補拙。”在學校,老師常向我們念叨此話,而你走上社會之後,這句話仍要謹記在心。
當你走上複雜的社會之後,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巧”還是“拙”。也許你會感到自己在人海中的渺小,和原先學到的一點東西也確實是滄海一粟。當然,剛走上社會,並承認自己“拙”的人並不多,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是個有用之才!但現實生活中,真正能一步衝天的年輕人少之又少!有的不但衝不起來,反而會跌下來摔跟頭。為何如此?一知識不夠,二能力不足!
這兩種不足,可用一個辦法加以補救——“勤”。
一個人的能力,專業知識、工作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是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培養起來的,但隻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方麵的能力!
所謂“勤”,就是要勤學,在工作崗位上刻不容緩,不失時機地學習,不但自己加強學習,同時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在別人休息和旅行時你還要去學習。這樣,當別人一天隻有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時,你卻有十六個小時,你的一天等於別人的兩天。這種密集的、而不間斷的學習效果一定非常顯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高於基準的水平線,加上你的“勤”,你很快就會在團體中成為一個亮點!
還有一種人是真的能力不足,這是由於他的先天資質不如他人,所以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比較長短是很辛苦的,為此應在平時多多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自我,否則這種人一輩子將會與失敗為伴。
如果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但為了生存,也必須通過“勤”才能補救,但如果一個能力不足的人每天癡心妄想,不應說出人頭地,就連飯碗也難保。
“勤”就是在不惜苦不怕困難的情況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來學習,也隻有這樣,才能保住飯碗!
其實“勤”不隻是通為了補“拙”,即使那些聰者智者也離不開“勤”字。在一個團體裏,一個能始終做到“勤”的人會為自己帶來很多好處,如:
①給自己塑造一種敬業的形象——當其他人混水摸魚時你在兢兢業業地勤奮工作,這種敬業精神將會成為他人眼裏的焦點,並贏得別人的敬佩。
②容易獲得別人諒解——當工作出錯時,有些上司喜歡找個替罪羊,但如果你很“勤”,別人不大會找到你,這個勤於工作的人來替罪;即使你確實做錯了事,人們一般人也不忍心指責你,因為他們會認為,你已經很認真了,這次出了點錯,下次再改吧!
③容易獲得主管的信任——主管最喜歡啟用勤奮的人,因為這樣他比較放心,即使你真的能力不足,但由於勤,主管還是會給你機會的。主管還喜歡鼓勵肯於上進的人,這是不變的真理。
在了解成功人士的故事時,你會發現,他們的成功除了機遇與天資外,“勤”字也是不可忽略的。“勤”不僅能補“拙”,而且還是你成功的關健。從現在開始,將自己變成一個“勤”一點的人吧!
你不可能是“多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