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裏可偷閑。
那些有自己強項的人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呢?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會聽到類似這樣的抱怨:
①“我覺得自己快要爆炸了!”
②“一走進辦公室,我就開始頭痛。”
③“我總是有接不完的電話、開不完的會議,嚴重幹擾我的工作進度。”
④“雖然我每天沒做什麼事情,可是時間老是不夠用!”
緊張與壓力,會導致很多人產生倦怠、潰瘍、心悸、頭昏、高血壓等後遺症。據心理專家說,若能很好地管理時間,能使壓力減輕甚至消失。時間管理做得好,也有助於你工作與生活計劃的完成。
你也許會問:“時間一分一秒地走掉,應怎麼管理?”是的,時間是不等人並且無法“控製”的而真正能控製的是自己。而所謂的時間管理,依專家的說法應該是“自我管理”。
天下沒有秘訣或大師能教會人控製時間,真正需要控製的是自己。那些經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為,“忙”字拆開,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遠不必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要管理時間,就要先管理自我,發掘自己浪費時間的毛病,然後再對症下藥。據調查研究,一般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計劃、溝通不良、授權不當、猶豫不決、缺乏遠見與無法貫穿始終等等。也就是說,很多浪費時間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為了做到麵麵俱到,就是拚命將責任加諸在自己身上。結果發現,自己能力不足而產生困擾;專家建議,時間管理的必要步驟是先確立態度,再排定先後順序,然後訂出遠期和近期目標。這個原則,無論是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應謹守。譬如,你若發覺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是在上午,那麼你就應在這段時間內處理最重要的事。你應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有這麼一句話:“有效的時間管理,就是一種追求改變和學習的過程。”上帝對誰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隻有二十四小時,你可以選擇從容地生活,也可以選擇將自己弄得淩亂不堪,若說“沒時間”那絕對是個借口。
忙裏可以偷閑。一個人要知進能退,懂得拒絕,有些事情要看是否值得為它去拚命。如果不值得,幹脆就放掉,另起爐灶。如果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大事,那麼最好是尋找外援,集思廣益,找別人一起分擔。
生活中,常有人抱怨“很忙”、“沒有時間娛樂”、或者是“已經好幾年沒有看電影了”,這人犯的最大毛病是:太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特別是,位置坐得愈高的人,這個毛病愈嚴重。很多時候,不是沒時間,而是因為自己放不開。這種人總是說“等我有時間”、“等我有空”……,結果他一輩子都沒等到時間,也沒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時間安排得好,你就會有聽音樂會、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時間管理的第一原則是:對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休閑在內。心情的好壞和時間的多少是因人而異,善於安排的人,永遠不會喊“忙”,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