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瞬息萬變的東西。當你去追求它時,你會發覺它在逃避你。但當你將它送給別人時,你就會感到幸福就在身邊。但是,如果你把苦難和不幸分攤給別人,你得到也隻有苦難和不幸。有些人:他們總是很煩惱,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認為那些事無法令人稱心如意,這正是因為他們總是把煩惱分攤給別人。因此,尋找幸福的辦法就是盡力使他人得到幸福。
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們住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市裏,其鄰居是一對年老的夫婦,妻子幾乎瞎了,並癱瘓在輪椅中,丈夫的身體也不好,但他每天呆在屋子裏照料自己的妻子。
在聖誕節快要到來時,年輕夫婦決定裝飾一顆聖誕樹送給這兩位老人。他們買了一棵小樹,並裝飾好,又帶上一些小禮物,在聖誕前夜把它送。老婦人感激的流下眼淚。她的丈夫說:“我們好多年沒有欣賞聖誕樹了。”後來,當他們再拜訪這兩位老人時,老人總會提起這件事。對於這對年輕夫婦來講,也許隻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但卻給別人帶來了很大的幸福。當他們把最大的幸福送給人時,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幸福。這種幸福是一種十分深厚的感情,而且會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對於每個人來講,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不是。因為你有權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決定你選擇的因素隻有一點——你是接受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心態的影響。而這個因素也是你所能控製的。
世上有許多人渴望愛與友誼,但是,他們似乎永遠得不到它們。因為有些人用消極的心態排斥,而另一些人則蜷縮在自己狹小的天地裏,不敢衝出去。他們隻幻想美好的東西會從天而降,即使他們得到了這些東西,也不會將之與人分享。他們不懂得:如果美好的東西不與人分享,它們會自然減少甚至消失的道理。所謂惰性就是一種不願意或者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活動的精神狀態,是人對消極情緒的反應。也許你會認為,在某些情況下,表露出生氣、敵意、羞怯等情緒,也是有情可願的,比如:當一個人對你破口大罵時,你會對之開懷一笑嗎?因此,不良情緒是很難放棄的。但是當這些情緒使你產生惰性時,你還是應當摒棄的。
惰性的表現形式,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以及輕微的猶豫不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
①生氣就不想說話、沒有感覺或不能做事?
②由於羞怯而不敢去見你想結識的人?
③因心情不好而整天悶悶不樂?
④有時因事情不順而飯都不想去吃?
⑤你的嫌惡感和嫉妒心是不是使你患上潰瘍或血壓升高?是否妨礙你有效地工作?
⑥你是否會因一時的消極情緒而無法入睡?
⑦你是否讓自己辦公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
如果這樣,那說明你已染上了一種惰性,並失去了你應體驗到的經曆。如果你的情緒使你陷入了這種精神狀態,那你就應努力擺脫這種情緒。
下麵列舉一些可使你產生惰性的情況,並按輕重程度排列如下。
當你陷入惰性時,你是否:
①不能很好地同愛人或孩子交談,盡管你很想這樣做;
②不能很好的從事自己的工作;
③整天悶在屋裏冥思苦想;
④由於心情不愉快;就不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如:打高爾夫球或網球。
⑤不能主動去結識那些你所喜歡的人;
⑥避而不同某人談話,實際上隻需做一個很小的表示便可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
⑦由於焦慮而不能入睡;
⑧由於生氣而無法保持思路清晰;
⑨辱罵自己所愛的人;
⑩臉部抽搐,或由於精神緊張而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惰性的範圍很廣,其中消極情緒就是一種,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形成惰性。因此,在生活中,你應消除消極情緒。也許你認為某種消極情緒有時會產生積極效果,例如,當你不願讓孩子在街上玩耍時,對他們叫喊幾聲。假如這種叫喊僅是一種強調的手段,並且奏效了,就說明起到了積極的效果。然而,如果叫喊不是要說明一個問題,而僅是因為你情緒不好,那麼你便陷入了惰性。這時,你應做出新的選擇來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