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結束語:俄國民粹主義與蘇聯模式的“超階段”社會主義(2)(3 / 3)

過去,人們向來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對立,從斯大林起,僅僅把資本主義看作是同社會主義“你死我活”的關係,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冰火不容”。鄧小平以其無比的膽略和智慧,突破了這一思想框框,把市場和計劃看作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資本主義能利用“計劃”,社會主義也同樣可以利用市場。他正是從這一大膽的理論創新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這樣,就找到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契合點”,恰當地處理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即用先前被認為是屬於“資本主義”的東西,實際上是資本主義慣常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來給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這既適應了中國具體的社會曆史條件,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把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就突破了過去高舉否定市場的傳統計劃經濟體製。

3.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在實踐上可以幫助我們分清“搞”資本主義與“利用”資本主義的界限。

在蘇聯時期,特別是自上世紀20年代末期以後,斯大林把上述這種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絕對對立起來的思維方式和民粹主義觀念,強烈地注入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其影響所及,一些人至今還仍然堅持這種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他們自己片麵理解馬克思主義,不懂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辯證關係,患有對資本主義的“恐懼症”,還拿這種“病症”嚇唬別人,動不動就說:“你們搞資本主義!”

對這種說法,我們要這樣予以回答:

——不能籠統地說“搞資本主義”,要進一步分析,是真正“搞”資本主義,還是要“利用”資本主義。要知道,“搞”資本主義和“利用”資本主義,其含義是完全不同的:“搞”資本主義是從目的到手段,從方法到宗旨,統統要成為資本主義;而“利用”資本主義,則僅僅是以資本主義為手段,用資本主義的材料——資金、科技、托拉斯組織等等,為社會主義的目標服務。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的、落後的東方國家,在一定曆史階段就是要利用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比小生產進步,比封建主義更進步;我們在小生產和封建主義的基礎上搞不成社會主義,若這樣搞,就會導向封建社會主義、封建專製主義,甚至走向封建法西斯主義。這是為過去的曆史事實所證明了的。

“利用”資本主義和”搞”資本主義之不同,這是隻有真正弄懂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係的觀點的人才明白的。一切被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禁錮的人,一切隻有黑白二元對立思維的人,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我們應該奉勸他們放下手中慣用的“你們搞資本主義”這一嚇人的武器,理直氣壯地用列寧的話回答他們:

“如果你們不能利用資產階級世界留給我們的材料來建設大廈,你們就根本建不成它(社會主義),你們也就不是共產黨人,而是空談家!”《列寧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