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衛濤自然不會不允許,隨即就讓周瑜等人各自歸去。
時間一過數日,這一段時間當中,這一陣議事已經是在天下傳揚了出去,不少人都是在議論,而各大世家更是因此往來頻繁,席間所言之事便為如此也!
對此,衛濤是樂觀其成,隻要最後的結果能夠是好便好,九品中正製若真正能夠讓漢族萬世強盛,衛濤必定以取之。
可惜九品中正製卻是做不到此。
當然,雖然也是經過衛濤一番修改之後,但衛濤同樣也是不敢說自己做法就是為正確,最多隻能夠是說試上一試而已。
這期間倒還是發生了一件小事,司馬懿癲瘋失蹤,真正的失蹤,哪怕是衛濤下令去查,也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無論司馬懿是不是真的癲瘋,但從此而後再也沒有絲毫那司馬懿的跡象,誰也不知道那司馬懿當時是不是真的已經癲瘋。
集合天下所有的謀臣,將最後九品中正製最為重要的用人部分九品官人法,再是與科舉結合到了一起。
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不傻,他們也知道,衛濤能夠容得下世家大族,但不可能無限製的容下世家大族。
如今天下已經平定,衛濤就是九五至尊,雖然隻是一人,但本身便在所有世家的聯盟之上,而如今衛濤既然已經有所退卻,那麼也沒有必要一定是逼迫至極的道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論我衛濤還是那些世家大族,雖然也是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但其實根本也不過就此在認真的探討而已,最後終於是就此將之定下。
這一局真的說來,其實也是各個世家向著衛濤投降,雖然衛濤依舊是要世家,而且世家的根基也不會被寒門動搖,但相比其真要達到的卻是沒有得到,衛濤還是能夠以寒門製約住世家。
畢竟雙方的實力不等,衛濤的實力更強而已。
而當這等協議一成,除了一些真正是為灰心喪氣不願再是出仕的人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全都是留了下來,收回了辭官之請。
而在經過了這麼一次之後,衛濤趁機梳理天下,將各地之權利盡可能是收歸道自己手中。
這不是衛濤戀棧權利,而是當此之時,唯有是如此才是能夠更好的穩定天下。
而在用人製度上適用了九品官人法之後,很快九品中正製就是風行天下,不少讀書之人都是習慣於以此分定種種高下。
不過正如同九品中正製結合了科舉一般,但凡是有推行,無不是如此,都是與著考驗相結合,並不單單指著出身分品。
其實這其中少不得衛濤在暗中的大力推廣,如此一來,不少事情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很是輕易就此可行了。
事實上,在九品官人法將第一批官員選出,而後又是在原有的官員之中相互考核,衛濤已經是發現如此一來,效果的確是上佳,所以幹脆就是主動推行天下,有著衛濤自己的引導,比之曆史上要好上許多。
單單隻是如此,就足以是讓衛濤欣喜不己,也許自己沒有完美之策可以讓漢族永世為強,但隨著自己一點點的努力,卻是可以讓漢族盡可能的是保持著強大。
這對衛濤而言,的確已經是可以算是盡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五胡亂華已經被衛濤多生生改變,而且隨著新朝建立,中原百姓也可重新安居樂業,不斷增強整個大梁王朝的實力。
而且衛濤還更不止是如此,憑借著自己對於外族的同化之策,漢族越來是越強,越來越是為壯大,並且隨著外族的融入,漢族本身也是多出一種對外的侵略性,哪怕這侵略性往往隻在邊疆才是濃厚,但也足以是支持漢族不斷對外開拓進取。
因此,對外的戰爭並沒有因為天下一統而停息,反而是因為衛濤當時之策而更為強烈。
那些本來是為大漢邊患的民族,在無法寇略中原之後,全都是被衛濤打發出去成為了不斷向外的遠行軍,而有著大漢為後盾,這等遠行軍始終是保持著強大的實力,為著大梁朝擴充領土。
如此一來,曆史上因為土地兼並,最後不得不內爭不斷自耗元氣的中原內部終於是被盡可能的延期了下去。
如此而來,大梁王朝就是比任何人所想象的都是要長,成為了這一代曆史上最為鼎盛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