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國製(下)(1 / 2)

國家之中事務繁雜,各種政策更是數不勝數,但真正的關鍵核心還在於用人為官之上。

所以在天下將定之時,沒有人去糾結其他,全都是將注意放到了用人之上,以此可決定未來梁朝隻命運也!

衛濤兩世為人,以前世之資訊發達,對於曆朝曆代的政策,衛濤自然都是有所耳聞,甚至後世更有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等等,也算是了解一二。

不過經曆了那麼多的事情之後,衛濤卻是不可能全然照搬,尤其是這用人之策,科舉能夠數千年流傳,自然也就是衛濤的首選。

但正如周瑜所言,那兩大不足,前者是讓吏員欺上瞞下,甚至因此造出了大批的糊塗官員,而後者,則同樣是曆朝曆代,禁之不絕之事,哪怕是衛濤也不可能是保證什麼。

這也是衛濤雖然已經知道這是經過曆史證明過了的,但也始終是猶豫不決的原因。

而衛濤所言之改變也正是如此,若是將九品中正製與這科舉結合起來會是如何?

結果可能會是更好,結果也可能會是變差,但無論如何,衛濤卻是明白,在外患暫時安寧的時候,卻正是自己最好一試的時候。

五胡亂華已止,但未必不會卷土重來,自己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提升大漢民族實力,讓這事情永不可能發生也!

“公瑾所言的確是不差,事情也正是如此也!”

衛濤微微一笑,卻是認可了那周瑜所言,不過下一句就此話題一轉,直接而道。

“不過此事我卻是有所思也。長文的九品中正製的確很是不差,若是兩者相結合,雖然未必可絕徇私舞弊之患,但卻絕百無一用之儒生也!”

“敢問,陛下是為如何也?”

聽到衛濤這話,周瑜等人皆是精神一振,直接齊聲而問。

真的說起來,徇私舞弊幾乎就不可能杜絕,畢竟人皆有私心,但若是能夠保證官員不昏庸,那麼天下的安寧就是指日可待也。

“九品中正製,以分九品而定官,其中自有其利處,然卻讓寒門無路,科舉一途,雖然有徑可尋,但易於陷入經書不可自拔,未可是治理天下也!”

衛濤微微一笑,娓娓而道來。

“我之意,是以科舉選才,但凡能夠行科舉一事者,皆可是為官吏,然此官職位不過最高者九品,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最少也需與此幹上一年,一年者當以定優劣,但凡是優者,則以九品中正製以定品級。品級高者,則大升其職,品級低者則其位不動。至於劣者,自當革除其職也!不過此等提升,縱有大功者,最多拔擢二級,而且還需再經三年曆練,有此而後,行定品選出有資質之人,而後再行科舉,以科舉成績定優劣,優者更上,劣者則下。”

聽到衛濤所言,周瑜等人更是皺眉而思。

其實衛濤這一套也是簡單,就是將每一次官員的提升都用科舉來確定,而得不得到科舉的資格則是由著九品中正製而決定。

當然,若是如此一來,那麼寒門同樣也是沒有絲毫機會,因為按著原來的九品中正製,他們往往都是屬於沒有資格參加入科舉的人。這也就不是衛濤的意思了。

所以衛濤對於九品中正製品級的評定還是要有修改,當下不等周瑜等人開口衛濤就是繼續而言道。

“九品中正製之中所言定品的確不錯,不過經此一來卻是有所不足,其中還需加上官員資曆,官員聲望,以及官員才幹評定,另外天地君親師也,其老師,姻親之家等等都須是考量,其中分寸細節還需好生考量才是。此為萬世之基礎,切不可親率才是。”

“這……這……”

哪怕周瑜等謀臣皆是不世謀臣,但一時之間也不可能就是想得清楚明白,同樣也需要花費時間細細思量,同樣是需要時間細細思量。

“嗬嗬……公瑾,汝等不必著急回複於朕,其實這也隻是朕的一些想法,至於可不可行,還需要重臣商討,如今將汝等找來,卻是先與汝等定下個大概而已,汝等回去之後好自而思之便可。”

衛濤微微一笑而道,其實衛濤這也是借著他們的口這一份決議通告給各個世家大族,以此來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臣等領命,還請陛下給予臣等一些時日好自商議。”

果然一聽,周瑜等人皆是相視一眼,而後就是向著衛濤拱手而道,都是頂級謀臣,雖然一時有些想之不透,但也知道這其實就是衛濤先小讓一步,是給世家顏麵,也是向世家表明,想要獨攬朝政是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