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婦人之言, 乖離骨肉之情, 使親人不和,難道是大丈夫所為嗎?
重資財, 薄父母, 不成人子。
看重錢財, 虧待父母, 這樣的人就不成其為子女。
嫁女擇佳婿, 勿索重聘(pìn); 娶媳求淑女, 勿計厚奩(1ián)。
嫁女兒要選擇一個好夫婿, 不要索取大量的訂婚禮物; 娶媳婦要求娶一個賢良的女子, 不要計較她是否有豐厚的嫁妝。
見富貴而生諂(chǎn) 容者, 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 賤莫甚。
見富貴之人而生出巴結、奉承的態度的人,最可恥; 遇貧窮之人而作出驕橫無禮的表情的人, 沒有比他更可鄙視的人了。
居家戒爭訟(sònɡ), 訟則終凶;
居家過日子要避免爭辯是非, 不然的話要鬧出不好的結果。
處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
為人處世不要講話太多, 話多了必然會出現失誤。
勿恃(侍) 勢力而淩逼孤寡, 毋貪口腹而恣(zì) 殺牲禽。
不要仗著勢力去淩侮逼迫孤兒寡婦, 不要貪圖口腹之享而毫無顧忌地宰殺禽畜。
乖僻自是, 悔誤必多; 頹(tuí) 惰自甘, 家道難成。
一個性情古怪偏激、常常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是正確的人, 他一定悔誤很多; 一個頹廢懶惰、沉溺不悟的人, 他一定治理不好自己的家業。
狎昵(xiá nì) 惡少, 久必受其累;如果與不良少年交往親密, 日子久了必定會受他的連累。
屈誌老成, 急則可相依。
恭敬自謙, 虛心地與那些閱曆多而善於處事的人交往的人, 是在急難之際可依靠的人。
輕聽發言, 安知非人之譖(zén) 訴, 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 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暗想。
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 如何知道那不是誣蔑人的壞話呢? 應當耐心三思; 由於事端而發生爭執, 怎麼知道那不是我自己的錯誤呢? 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施惠無念, 受恩莫忘。
施恩惠給別人, 心裏不要老記著; 而接受了別人的恩惠, 一定要想著報答。
凡事當留餘地, 得意不宜再往。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 得意之後就應適可而止。
人有喜慶, 不可生妒嫉心; 人有禍患, 不可生喜幸心。
他人有喜慶之事, 不可產生妒嫉的心理; 他人遭遇到禍患, 不可產生幸災樂禍的心理。
善欲人見, 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 便是大惡。
一個人做了好事想要別人知道, 這不是真正的做好事; 一個人做了壞事惟恐他人知道, 這種做法更加錯誤。
見色而起淫心, 報在妻女;
人如果見美色而產生淫欲之心, 那麼就會報應在他自己的妻女身上。
匿怨而用暗箭, 禍延子孫。
人如果懷恨在心而用暗箭傷人, 那麼禍患將延及他的子孫。
家門和順, 雖饔飧(yōnɡ sūn) 不濟, 亦有餘歡;
家庭和睦, 即使一日三餐不能相接濟, 也有充足的歡樂。
國課早完, 即囊橐(nánɡ tuó) 無餘, 自得至樂。
國家的賦稅早早收完, 即使口袋中沒有了剩餘, 也能自得快樂。
讀書誌在聖賢, 非徒科第;
讀書目的在於繼承聖賢之道, 而不隻是獲取功名。
為官心存君國, 豈計身家。
為官之人心中想的是國家, 哪裏顧及個人身家性命?
守分安命, 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 庶(shù)乎近焉。
安守本分, 順應天命; 為人像這樣, 就差不多接近為人的最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