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現代警世名言(2)(1 / 3)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寧可人負我, 切莫我負人。再三須重事, 第一莫欺心。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注釋]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語出唐道世《諸經要集?九擇要部過》引維摩經。喻嚴守秘密, 不可告人。

[譯文]

閉緊嘴巴不亂講話就像塞緊的瓶口, 克製私心雜念就像堅守城堡防備敵人。寧肯讓別人辜負我, 決不讓自己辜負別人。做事要再三考慮慎重對待, 做人第一條準則是不要欺騙自己的良心。

活的老虎還可以靠近, 刻毒的人千萬不可親近。

前來對你議論別人是非的人, 其實他就是製造是非的小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注釋]

人情: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譯文]

人的情意像紙一張比一張薄, 世上的事像棋, 一局比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樹, 世上難逢百歲人。

[注釋]

百歲人: 形容人年歲大。

[譯文]

山裏有生長千年的樹, 世上難遇活了百歲的人。

力弱休負重, 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 遭難莫尋親。

[注釋]

力弱: 沒有力氣。 言輕: 說話微不足道,沒有份量。

[譯文]

力量單薄就不要去背負重物, 說話沒有份量就不要去規勸別人。沒有錢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遭遇急難千萬別去求親戚。

平生莫作皺眉事, 世上應無切齒人。

[注釋]

切齒人: 切齒痛恨之人。

[譯文]

一生不做自己不應當做的事, 世界上就不會有恨你的人。

士者國之寶, 儒為席上珍。

[注釋]

士者國之寶: 語出《說苑》卷二十, 由魏太子所說“此三大夫乃魏國之大寶” 演化而來。

儒為席上珍: 語出《禮記·儒行》, 原句為“儒為席上之珍以待職”, 為孔子讚揚儒家語。

[譯文]

讀書人是國家的寶貝, 儒家學者如同宴席上的美味一樣珍貴。

若要斷酒法, 醒眼看醉人。

[注釋]

斷酒: 戒酒。

[譯文]

若想得到最好的戒酒方法, 隻要用清醒的眼光看看喝醉酒的人。

求人須求大丈夫, 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 醉後添杯不如無。

[注釋]

甘露: 甜美的水。

[譯文]

求人幫助應當去求真正的男子漢, 接濟別人隻能接濟急需救濟的窮人。幹渴的時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樣甜美, 喝醉酒以後再多喝多少杯也像沒喝一樣。

久住令人賤, 頻來親也疏。

[注釋]

賤: 輕視。 疏: 疏遠。

[譯文]

在別人家住得久了會讓人討厭, 親戚之間來往過於頻繁反會疏遠。

酒中不語真君子, 財上分明大丈夫。

[注釋]

真君子: 真正有修養的人。 大丈夫: 指做事光明磊落之人。

[譯文]

飲酒時不胡言亂語才是真正的君子, 在錢財上一清二楚才是堂堂男子漢。

積金千兩, 不如多買經書。養子不教如養驢, 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 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人不通古今, 馬牛而襟裾。茫茫四海人無數, 哪個男兒是丈夫! 美酒釀成緣好客, 黃金散盡為收書。

[注釋]

多買經書: 有的版本作“明解經書”, 意指多買書, 通曉四書五經。 倉廩: 裝穀米的倉庫。虛, 空。 兮, 語助詞, 相當於“ 啊”、“呀”。 疏: 生疏、疏遠。人不通古今, 馬牛而襟裾: 語出唐代韓愈寫給其子韓符的詩。意說人要不讀經書, 不通曉古往今來的道理, 就像穿上衣服的馬牛一樣。裾(jū), 衣袖。 黃金散盡為收書: 秦始皇焚書後, 儒家經典幾乎絕種。

漢武帝的哥哥劉德, 不惜傾家蕩產, 高價收購儒家的殘存書籍獻給漢武帝。漢武帝當即戳穿他想複辟舊製。劉德聽後膽戰心驚, 憂懼而死。“黃金散盡為收書” 即由此典故而來。收書, 收藏、購買書籍。

[譯文]

積蓄千兩黃金, 不如多買經書留給後代。養兒子不教育這和養驢沒有區別, 養女兒不教育這和養豬沒有兩樣。有田地不耕種糧倉必定空虛,有書籍不閱讀子孫必定愚蠢。糧倉空虛生活就沒有保障, 子孫愚蠢就會不講禮義。同你長談一次話, 收益勝過讀上十年書。一個人不能博古通今, 就同牛馬穿著衣裳沒什麼區別。廣闊的四海之內不計其數的人中間, 有哪個男人稱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漢? 釀成美酒是因為喜歡朋友團聚, 花掉全部金錢是為了收買書籍。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無。

[注釋]

浮屠: 寶塔, 一般高7 層。佛家以造寶塔為功德無量。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見《太平廣記》卷 引《風俗通》。謂無端受牽連遭禍害。 瑞草: 吉利、吉祥的草。

[譯文]

搭救別人一條性命, 勝過修建7 層寶塔。城門口著了火, 取水救火, 連累池中的魚無水而死。庭院生長出吉祥的草會招來人們來觀看, 這樣的好事不如沒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