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工作時間少於全職標準工時的各類工作製度,如定時工作合同、部分工作時間合同、兼職合同等。彈性工作製適用於教育和科技企業、銷售企業、社區服務等,在企業內部適用於獨立性強、工作時間靈活的崗位。彈性工作製是適應勞動力市場的彈性發展趨勢而產生的工作製度。信息產業的發展、知識經濟的衝擊決定了產業結構、企業規模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也決定了全日工作製(大機器工業革命的產物)已經不是唯一的工作形式,各類工作形式應運而生。因此,彈性工作製的產生有利於企業用工形式與市場競爭的銜接,促進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勞動力市場在新經濟形式下的發展。

就業新機製

在由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就業製度和就業機製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改變了計劃經濟體製下統包統配的就業製度,逐步過渡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就業。實行國家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市場就業新機製。

勞動合同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以及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屬無效的勞動合同。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麵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

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勞動合同除上述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還可以協商約定保守商業秘密等其他內容。

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不約定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是指以工作結束的時間為合同終止期限的勞動合同。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由於情況發生變化,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對勞動合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補充。勞動合同的未變更部分繼續有效。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滿為止。

勞動預備製度

國家為提高青年勞動者素質,培養勞動後備軍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項新型培訓就業製度。1997年7月14日,勞動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今後將實行勞動預備製度就業方式,城鄉初、高中畢業後不能升入更高一級學校學習的青年,必須在就業前參加1~3年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取得相應的職業證書資格後才能實現就業。這是中國就業製度從安置就業向素質就業轉化的重大變化。自1998年4月起,這項製度在全國推行。

就業準入

根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對從事技術複雜、通用性廣、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就業上崗。實行就業準入的職業範圍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並向社會發布。從事就業準入職業的新生勞動力,就業前必須經過1~3年的職業培訓,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對招收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的用人單位,勞動監察機構應依法查處,並責令其改正;對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人員,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工商部門才辦理開業手續。

工資指導線製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國家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製度。其實施方式為,有關地區結合當年國家對企業工資分配的總體調控目標,綜合考慮本地區當年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本地區當年企業工資增長指導意見,企業根據國家的指導意見,在生產發展、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本企業當年的工資增長率。工資指導線的實施步驟為:有關地區將本地區當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報勞動保障部審核後,經地方政府審批,由地方政府(或其委托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頒布,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職工工資外收入

職工在工資總額以外從本單位內及單位外得到的各種現金和實物。職工工資外收入主要包括:第一,保險福利費用;第二,勞動保護費用;第三,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第四,實物折款;第五,財產性收入;第六,轉移性收入;第七,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