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製度
市場經濟下國家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指導和間接調控的一種方式。政府有關部門對各類職業(工種)工資水平進行廣泛調查,經過彙總、分析和修正,公布有代表性的職業(工種)的工資指導價位,以規範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的行為,從微觀上指導企業合理確定勞動者個人工資水平和各類人員的工資關係。建立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製度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對工資分配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促進市場均衡工資率的形成;有利於指導企業根據勞動力供求狀況和市場價格,形成企業內部科學合理的工資分配關係;同時也有利於企業工資宏觀調控體係建設。
工效掛鉤
企業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工效掛鉤辦法是國家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進行管理的一種形式。具體做法是,企業根據勞動保障部門、財政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經濟效益基數和掛鉤浮動比例,按照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實際情況提取工資總額,並在國家指導下按以豐補歉、留有結餘的原則合理發放工資。企業應根據國家對於工效掛鉤實施辦法的有關文件規定,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選擇能夠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指標,作為與工資總額掛鉤的指標,認真編報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方案,報勞動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審核後批準下達執行。實施工效掛鉤的企業要在批準下達的工資總額基數、經濟效益指標基數和浮動比例的範圍內,製訂具體實施方案,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核定所屬企業各項指標基數和掛鉤方案。勞動保障部門和財政部門每年對企業工效掛鉤的實施情況進行清算。
職業技能鑒定
一項基於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屬於標準參照型考試。它是由考試考核機構對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出客觀的測量和評價。職業技能鑒定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實施職業技能鑒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方麵。這些內容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職業技能鑒定規範(即考試大綱)和相應教材來確定的,並通過編製試卷來進行鑒定考核、職業技能鑒定分為知識要求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知識要求考試一般采用筆試,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現場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產作業項目、模擬操作等方式進行。計分一般采用百分製,兩部分成績都在6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良好,95分以上為優秀。
職業資格證書製度
勞動就業製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製度。它是指按照國家製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範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製度,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戰略措施。這對於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建設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保障
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麵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和社會互助等內容。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社會保險
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製度。社會保險具有強製性、共濟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項目。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主要是全體勞動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補償收入減少的性質。社會保險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政府給予資助並承擔最終責任。社會保險實行權利和義務相對應原則,勞動者隻有履行了繳費義務,才能獲得相應的收入補償權利。
社會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