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歲月裏,曆史上的鎮海經曆過無數風災,有幾次台風中心在鎮海附近一帶登陸,造成了大麵積家毀人亡的慘劇。
台風確實可怕,但是在人類的偉力下,人們對台風之災並非束手無策。改革開放30多年,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鎮海區進入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一幢幢崛起的高樓,完全可以抵禦12級台風的侵害。
鎮海的大多數群眾已經不再懼怕台風。但是葛菊英懼怕,為啥?因為她管轄的後大街社區,還有兩片低窪地,那裏還有不少沒有改造的老房子。作為一名社區書記,每次台風來臨,葛菊英的表現是令人感動的。在風是風雨是雨的台風之夜,葛菊英總是出現在社區那兩片低窪地和危房之間,扯著嗓子喊群眾轉移到社區為他們安排的安全地帶去。
在葛菊英和社區幹部的關心下,後大街社區從來沒有因為台風死傷過人。按理,社區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負責任了,但是葛菊英心裏卻從來沒有心安理得過:她想到了台風過境後低窪地方居民家中的慘劇。
在鄔家弄,她冒著瓢潑大雨蹚著齊腿深的積水動員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人是保住了,但是家呢?隻能用一片狼藉來形容。其實不用描述,隻要想一想,那些肮髒的積水漫進家裏數尺深,這會是一種怎樣的慘痛啊!那些家用電器浸在水裏,那些盆盆罐罐漂在水麵,被水淹過的牆體,就是過了一個月,摸上去還是濕乎乎的,讓人感到心煩……
一想到進水人家的慘狀,葛菊英心痛啊!她覺得自己這個人民代表沒有盡到責任,她要為這些居民呼籲,讓他們從此不再受到台風暴雨侵害之苦。
2003年鎮海區人代會上,葛菊英提出了議案,建議政府把改造鄔家弄、三角地低窪地區居民住房納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
葛菊英的議案,受到了人大和政府的重視,但是因為需要改造的項目很多,葛菊英提出的議案需要“排隊”。
2006年,“桑美”台風來勢迅猛。台風中心還沒到達,台風帶來的暴雨已下了一整天。那天夜裏,葛菊英和社區幹部像往常一樣來到低窪危房居民區,動員危房裏的群眾轉移,問問大家有沒有需要幫助的,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葛菊英蹚著水來到後大街鄔家弄。前幾年,這裏的積水常常漫過小腿,但是這次,積水居然齊到腰際,就連過去從來沒有進過水的百年老屋林家大屋的積水也沒過膝蓋。
葛菊英心痛啊,她心痛百年老屋,更心痛她的那些幾乎每年受到台風之苦的居民。
台風過後積水退去,一切都恢複到老樣子,但是葛菊英的心裏,深深鐫刻著那個台風之夜留下的慘狀,一直難以抹去。
葛菊英再次向區人大呼籲:低窪地區的改造不能再拖了。
葛菊英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在葛菊英等人大代表的堅持下,鎮海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作出決定,要求區政府立刻製訂方案,盡快實施鄔家弄、三角地的低窪地區改造。讓葛菊英甚感欣慰的是,政府很快就有了舉動,那年秋天,工程隊開進了這兩片低窪居民區,疏通管道,就近拆遷,異地安置。兩年以後的2008年,改造項目完成,葛菊英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