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後記(1 / 1)

在鎮海,在寧波,後大街社區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社區。這個鎮海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的社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葛菊英和她領導的後大街社區屢屢成為各級媒體的新聞焦點。

很久以來,我們一直在想,葛菊英同誌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她究竟是如何引領一個基礎條件並不好的社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011年新年伊始,時任鎮海區招寶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的穆曉莉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為葛菊英這位傑出的社區幹部寫一本書。而這也正是我們多年的願望。我們欣然接受了此項任務。

本書在立項之初得到了寧波市、鎮海區兩級文聯和招寶山街道的大力支持,寧波市文聯還將此書列入了當年度的重點文藝創作項目。然而,采訪的過程並不順利。從初次見麵開始,葛菊英就表示,自己做得很普通,不值得一寫。此後,幾乎每次采訪前,葛菊英都試圖說服我們放棄寫作,但在我們再三勸說下,她還是接受了采訪,並且以她一貫的風格,細致認真地回答了我們的提問,並提供充足的資料。

寫葛菊英並不容易。她思想開明,做事果敢。很多時候,我們常為無法生動展現她的人物形象和內心思想而煩惱。文章磨磨停停,寫了近一年。初稿完成,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作者之一的徐誌明老師再次深入采訪,花了整整3個月時間對初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終於使作品臻於完善。

然而,當我們把作品交到葛菊英手中,請她審閱時,萬萬沒想到,她一口咬定拒絕出版。這讓我們十分為難。此時,寧波市文聯創研室反複問起創作情況。我們不得不提出了延期申請。直到2012年年末,我們再次找到葛菊英書記,反複和她協商,她終於勉強同意此書出版。我們再次對擱淺了大半年的書稿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此書在采訪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穆曉莉女士作為撰寫本書的發起人,多次和我們探討交流了此書的主題和立意。時任後大街社區居委會主任韓亞菊女士和時任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萍女士多次接受采訪,並帶領我們參觀有關設施場地,整理提供了大量翔實的材料。時任寧波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浙杭和市文聯馮國祥老師,從此書立項到創作到出版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多次致電鼓勵,詢問有關情況。招寶山街道為此書出版提供了經費保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當本書基本定稿進入出版程序階段,剛好是後大街社區黨委、居委會換屆之時。經多次請辭,已經65歲的葛菊英同誌從幹了近40年的社區黨委書記位置上卸任了,為自己的“小巷總理”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通過此書,我們向葛菊英同誌和所有辛苦付出的社區工作者表達深深的敬意!

此書終於付梓,但因作者水平有限,本書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此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