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戰龍在野 第82章 風起大梁(1 / 2)

或許是許驚鴻這一勝真起到了作用,又或是其他的什麼原因,蠻人在之後的兩個月間不再急著進攻宋國,但他們也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不斷地派出了小股的人馬對宋蠻的邊境進行襲擾,劫掠物資,又或是經常進行試探性地騷擾用兵,使得宋軍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不過這已經大大地出乎王衝等一幹將領的預期了,能以如此小的代價抵擋住蠻人侵犯,而且還獲得了一場酣暢的勝利,已經足夠讓他們對朝廷有所交代了。至於人馬被羈絆在了雲州邊境之上,對這些軍人來說也算不得什麼,權當是在此進行演練吧。

正因為覺得此番的戰事實在算得上的勝利,王衝便命人將捷報送去了京城,向朝廷求賞,其中被他著重提到的自然便是兩次力挽狂瀾的小小隊正許驚鴻了。他覺得以這個少年的能力和所立下的功勳,朝廷一定要大加封賞和栽培重用,為大宋今後的安全打下基礎。

捷報在十一月中的時候送到了大梁城,此時位處中原的大宋京城也已經是一派冬季的景象,天空中還時不時地飄下雪花來。當朝廷將此事公布出來的時候,滿城百姓都為之歡欣鼓舞,這是有些年來大宋軍隊沒有取得過的勝利了,現在終於再一次揚了大宋國威,自然是人人稱道了。

而因為眼看著要過年了,朝廷更是決定要好好地犒賞那些為國戍邊,勞苦功高的將士們。所以從得到捷報那一刻開始,朝中各衙門就開始忙碌起來,將各種物資進行準備,待到一切都妥當之後就將之運去雲州,交到那些將士們的手中。

當今天子,已經年近古稀的宋帝趙峙也是龍心大悅,在朝會之上大大地誇讚了王衝為首的所有將士一通,然後便命兵、禮、兵、戶四部共同商議,該怎麼賞賜那些為國立功的將士們。對於皇帝的如此表現,朝中百官也是大感訝異,要知道近些年來,隨著年歲的增加,精力的不濟,皇帝已經很少再太多地處理政事了,而是將之交給當朝宰相呂中和以及那些把持著朝廷多數官位的世家來處理。

當然,這並不代表皇權已經旁落,這個大宋數百年來在位時間最長,經曆的大事最多的天子早就能做到潤物無聲了,他能在輕描淡寫間平衡朝中各種力量,對製衡之道的把控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正因為此,所以雖然朝中的世家勢力大起,但依然分薄不了皇權,也讓趙峙深為朝中群臣所尊敬和忌憚。

如今,近年來無為而治的皇帝當眾發下了話來,群臣自然不敢怠慢,一向以來拖遝的行政衙門在短短的幾日內就已經將大多數的事情都辦好了。將一切的賞賜都得出了結論之後,四部堂官便要將之送進宮去,不想卻被幾個身份比他們更是顯赫的人給攔了下來。

當今大宋朝廷之中,勢力錯綜複雜,這當然有曆史的遺留問題,比如宋國自開朝以來就沒有擅殺過有功之臣,使得一些功臣的後人在祖宗的基業上更進一步,發展出了世家。但這卻不是現在朝中勢力如此繁蕪的關鍵,最關鍵的還在於當今天子的製衡之道,在他的有意放縱之下,使得這些世家不斷地膨脹,最終成尾大不掉之勢,幾個勢力大的世家更是可以與當朝的宰相平起平坐了。

大宋朝的世家有數十,但真正能在朝廷裏說得上話的卻不過七個,分別是呂、吳、方、許、葉、楊、周。這七家之中,呂家因為有當朝宰相呂中和這個家主,所以勢力最強,隨後便是吳、葉兩家。

吳家乃是當初平定了風裂空一事的功臣第一人,當時的宰相吳方言的後人,雖然後來的子孫沒有再能當上宋國宰相,但是其家族的根底已經很深厚了,勢力自然極大。而葉家,其淵源卻比前兩家更加的深遠,葉家乃是當初大宋開朝的時候的幾個大功臣之一,曆朝的宋國天子都不曾慢待了他們,從而使他們的勢力越做越大,現在更是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至於其他的幾家,許家雖然也是六十年前那事的受益者,但是因為許正年的心裏有愧,又是一介武人出身,對朝事所知有限,所以一直不曾真的大風光,但因為他於軍中的聲望,許家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方、楊、周三家就比其他四家要弱上一些,但因為他們本身都有子弟在朝中擔任著要職,所以其能力也自不小。這七家或分或合,總是在有意和無意之間進行著爭鬥,但卻也在保持著宋國朝野的一種平衡,正合了當今皇帝的一種理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