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為反對者準備好火坑(1 / 3)

能夠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打敗反對者是實力,而能夠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給你的反對者悄悄一擊,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一切,則是一種征服藝術,親兄弟也要明算賬,要小心好心上的毒藥,可能的話,要痛打落水狗在鹿和馬之間的取舍,竟然可以決定一個人是活著還是死去,1.說真話要付出代價——趙高大權獨攬的手段有誰會指著鹿說是馬呢?趙高恐怕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人。他指鹿為馬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試探朝廷中的大臣是否跟他一條心。那些不願意跟他一樣指鹿為馬的大臣,則慘遭毒手。通過這種方式,趙高確立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威懾地位,直至殺掉秦二世皇帝,足見其心狠手辣。

秦始皇死的時候,隻有趙高、李斯、胡亥和隨身的幾個宦官知其內幕,這為趙高鏟除異己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趙高瞅準時機先說服胡亥,然後逼迫李斯就範,矯詔立胡亥為太子,賜書扶蘇、蒙恬,命其自殺。當一切趨於平靜的時候,趙高便把魔爪伸向了李斯。

李斯,這個起於閭巷的楚國小吏,入秦後逐步升遷為長史、客卿、廷尉、丞相。在官場無情的傾軋下,居然位居人臣,一生也是費盡了心機。李斯雖然位居丞相,卻是個貪圖權貴、卑劣無節的政客,長期以來他唯唯諾諾,隻是皇帝的禦用工具。趙高正是利用了他的這個缺點,一點一點地挑撥他與皇帝的關係,最終達到自己鏟除李斯的目的。

趙高與李斯的交鋒要從李斯的一本書說起。胡亥當上皇帝之後,很需要一套理論來統治國家,李斯善於察言觀色,很快就炮製出一書,名叫《勸行督責之書》,這著實讓秦二世皇帝高興了一番,這本書何以如此討二世歡心呢?

原來李斯在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思想:“賢主獨製天下而無所製”,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就是治理國家要靠嚴刑酷法加之君主獨裁專製,以輕罪重罰、嚴加督責的方式來鎮壓臣下和百姓,使之畏懼而不敢輕舉妄動。君主還要大權獨攬,駕馭群臣,而絕不能被臣下影響和左右。

這本書點到了趙高的痛處,原來他憑借政變為胡亥謀取了皇位,自己也撈到了郎中令之職。因為這份“功勞”,他平時恃恩專恣,濫殺無辜,也結了很多私怨,李斯所上《勸行督責之書》被秦二世恩準之後,趙高也心虛膽怵起來,他生怕大臣們上殿向秦二世奏事揭穿自己的伎倆,李斯再伺機從旁發難,到那時,自己的小命就難保了。

趙高認為要想自己的罪行不敗露,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胡亥成為聾子和瞎子,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將胡亥跟群臣隔離開來,由自己充當兩者之間信息傳遞的橋梁。凡是對自己不利的奏折,就扣下來,修改後再口頭傳達給胡亥,這樣,胡亥就再也聽不到關於趙高的任何壞消息了。

想到這些後,趙高馬上麵見秦二世說:“天子之所以尊貴,不過是因為群臣隻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容顏罷了。況且陛下年輕,未必對每件事情都很熟悉,現在坐在朝廷上,若有賞罰不當之處,就會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群臣,這樣您就難以向天下百姓顯示聖明了。所以陛下不如深居宮禁之內,與我和熟習法令規章的侍中待在一起,等到大臣們將事務報上來再研究處理。這樣,大臣們就不敢奏報那些是非難辨的事情,天下便都稱道您是聖明的君主了。”

秦二世聽趙高這麼一說,覺得很合自己的心意:不必每日早朝,樂得安逸地待在宮中,事情有人辦理,亦可恣意享樂。從此之後,秦二世閉門不出,深居宮禁,每日隻管與宮女、侍官宴飲歌舞,尋歡作樂。一切軍國大事、誥命詔書,統統委以趙高全權處理。秦二世是清閑了,不用操勞國家大事了,但他與群臣之間的關係也完全斷絕了,趙高已把繩索套在了二世的脖子上。

在趙高的慫恿之下,二世更加奢侈無度,荒淫放縱起來,君權實際上已落於趙高之手。

此時的趙高非常清楚:要想攀上最高權位,謀得皇位,最大的障礙是李斯。李斯雖然集幾十年經驗,從理論上謹密地闡述了“督責之術”,但在搞陰謀、玩權術上,他與趙高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趙高想到就要做到。一天傍晚,趙高微服出宮,至相府造訪李斯。寒暄坐定之後,趙高故意談及最近關東之亂的煩惱,李斯也跟著長歎不已。趙高見李斯漸入圈套,乘機說道:“關東地區的盜賊紛紛起來鬧事,現在皇上卻加緊增征夫役去修建阿房宮,並搜集狗馬之類無用的玩物,大敵臨近仍然不思自省,這是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了。我心急如焚,幾次想要勸諫主上,無奈位賤言輕,而您位居丞相,過問此事也名正言順,又怎麼忍心見國家危機存亡而不進諫呢?”李斯聽了趙高這番冠冕堂皇的議論,還以為趙高真為秦王朝的危機而焦慮呢。於是,一本正經地對趙高道:“社稷安危興亡,臣民皆有責任。對此事,我思考很久了,早就想勸諫聖上。但主上不再視朝,連一點蹤跡都覓不到。即使我要勸諫,也沒有人為我傳遞;想麵見聖上,更難,根本就找不到機會,讓我如何麵奏聖上呢?”趙高聽李斯如是而言,心裏高興,但還是畢恭畢敬地對李斯說道:“倘若您真的要規勸,我會在皇上有空閑的時候通知您,您覺得怎麼樣?”李斯聽趙高這些話語,還以為趙高真的忠於二世為國分憂,遂當即應允。

趙高讓李斯去勸諫胡亥,已為二人之間的信息錯位做了鋪墊。

過了幾日,趙高見秦二世在宮中宴飲作樂,正興高采烈,忙派人報告李斯。說聖上今日有閑,可速來進諫。李斯見趙高言而有信,自是高興,連忙換上朝服,戴上朝冠,驅車匆匆趕到朝宮門外,請門吏通報,要求麵見聖上,說有要事奏議。秦二世正值醉眼迷離,飄飄欲仙之時,忽聽宮人來報說丞相求見,頓感興趣索然,斥道:“什麼事情如此匆忙,敗我雅興。說我正忙,讓其改日再來麵奏。”李斯不敢再言,隻得敗興而歸。

趙高有意把李斯勸諫時間與胡亥玩樂的時間放在一起,這樣,胡亥得到的信息是李斯故意在破壞自己的情緒。第一次,也許可以原諒,但是次數一多,必然會引發兩者之間的衝突,而趙高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如是再三,二世以為李斯是故意敗其興致,冒犯龍顏。於是,勃然大怒道:“朕平時多有閑暇,丞相不來奏事,為什麼我一旦娛樂遊戲,丞相準來請事?這豈不是見我年輕,欺我不諳世事嗎?”

趙高遂乘機進讒言,對二世道:“現在您已繼位做了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丞相的長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國盜賊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人,因此這些盜賊敢於公然橫行,以致經過三川城的時候,李由隻是據城防守而不肯出去進攻。我聽說他們還相互有書信往來。丞相老謀深算,他所有兒子娶的都是公主,他的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的公子,聲勢顯赫到了極點。他的長子三川郡守李由告歸鹹陽之時,丞相在家裏擺酒,百官都前往祝賀,可見權勢比陛下還大。”二世聽後,思考了很久,認為趙高言之有理,但也心存疑慮,畢竟案情重大,不好草率行事。於是,派人去三川核查李由與楚盜暗中勾結的事情,看有否確證,再行問罪不遲。趙高乘機暗中買通使臣,讓其讒言枉誣李斯父子。

李斯求見被接二連三地斥回,這才知道中了趙高圈套,忽又聞聽二世派人暗察長子李由謀反事宜,於是義憤填膺,又去謁見二世,上書劾奏趙高之罪。而此時二世胡亥正在渭南甘泉宮內觀看演出,因雅興正濃,李斯又未得見。於是,讓門吏將其奏書上呈秦二世,曆陳趙高罪狀。

但秦二世早已先入為主,又聽信了趙高的讒言,又怕李斯趁機殺掉趙高,就把李斯上奏之言私下裏全部告訴了趙高。趙高聽後也很惶恐,冷汗直冒,但故作鎮靜,立即跪在秦二世麵前不起,再次讒毀李斯道:“丞相所擔心的隻是我一個人,我死了,丞相就要幹田常所幹的那件事了。”秦二世聽罷趙高的一派謊言,便下決心要懲治李斯。

李斯此時還不知道秦二世把自己所奏之言全部透露給趙高,他見秦二世聽不進自己的直言勸諫,於是又邀集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兩人,再次向秦二世進諫。哪知秦二世聽奏後,大動肝火,命令武士將李斯、馮去疾、馮劫一同下獄論罪。右相馮去疾、將軍馮劫,見事情逆轉,知道是趙高暗中所為,又見二世胡亥昏聵至極,知秦朝命運將盡,事情不可能再挽回,於是自殺身亡。李斯身陷囹圄,才知道秦二世昏庸之極,不可救藥。於是仰天長歎道:“可悲呀!可悲!無道昏君,何足與謀?”誰曾想,他的這些話很快傳到了趙高那裏,他如獲至寶,並添油加醋地上奏秦二世。秦二世聽了趙高的話後,怒火中燒,命令趙高去辦理李斯這件案子,審結之後,再行治罪。趙高領旨,心中自是高興。他搜取罪證,硬說李斯與其長子三川郡守李由共同謀反,於是將李斯宗族賓客全都抓到大牢裏。

身在大牢的李斯還心存一絲僥幸,向獄卒要來筆墨,上書二世,曆陳自己七大罪狀,其實是自己三十餘年追隨秦始皇所立下的七大功勳。李斯想以自己入秦以來的政績來明示自己的忠心,決無反意,想借此感動二世,以期寬恕諒解自己。然而,李斯此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趙高已經精心布置好了一切,他周圍都是趙高的人,他的上奏書自然也就落到趙高手中。

趙高見李斯仍不死心,怕其翻供,又暗中指使心腹走卒十多人,裝扮成二世派來的禦史、謁者、侍中,輪番交替對李斯刑訊。李斯呼冤,推翻原有供詞,對以實情,趙高就唆使爪牙再次拷打,不允其翻供,可憐李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不敢再行申辯。再次審訊,李斯又改口翻供,於是又經受再次拷打刑訊。如此輪番折騰,經十餘次,隻要申冤即行笞打,李斯不敢再改口翻供說真心之話了。等二世果真派禦使審訊李斯之時,李斯以為又與前幾次一樣,還是趙高暗遣之人,徒然白受皮肉之苦,也無法鳴冤叫屈,最終隻得承認自己“謀反”。禦使將複審結果報奏二世。二世見李斯已認“謀反”之罪,大為高興,信以為真,長出一口氣道:“如果沒有趙高,我幾乎就被丞相出賣了!”

再說秦二世胡亥派去調查李由反狀的使臣,及到三川郡時,李由已被項梁殺死。使臣回京,正值李斯下獄,且已誣服謀逆之罪,使臣稟告趙高,三川郡守李由已死,趙高聞訊大喜,以為李由陣亡,死無憑證,正好指使管事之吏,控造李由反詞,奏報秦二世。秦二世聽到奏報,非常生氣,下令李斯受五刑,按照律法腰斬於市,並夷滅他的三族,可惜李斯至死才明白趙高有多麼奸詐。

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宰相。當了宰相的趙高想將朝廷中所有的異己勢力都消滅,這樣不僅可以穩固自己在胡亥身邊的地位,而且還能借機控製整個朝廷。趙高明白必須先要區分哪些是順從自己的,哪些可能存在背叛自己的苗頭,凡是有背叛苗頭的就得扼殺在搖籃裏。

趙高檢驗朝廷大臣對自己的態度的辦法非常奇特。一天,他把眾大臣叫到二世的宮裏,說是有好東西要讓大家開開眼界。過了一會兒,小宦官推進來一個大籠子,籠子裏站著一隻非常漂亮的梅花鹿。趙高大聲對二世說:“陛下,我把這匹好馬獻給您。”二世一愣,還以為趙高說錯了,就笑道:“丞相,你搞錯了吧,這分明是一隻鹿,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道:“陛下,這確實是馬,不信你可以問問大家。”

大臣們全都愣住了,不知道趙高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誰也不敢先吭聲。趙高轉身逼視著大臣們,說:“你們說這到底是鹿,還是馬?”其中有膽子大一點兒的大臣就說:“丞相,這確實是一隻鹿。”趙高道:“好,你站到這邊來,還有誰認為這是隻鹿的都到這邊來。”於是又有幾個大臣壯著膽子走到這邊來,趙高圍著這幾個大臣轉了幾圈,就問其他的人:“你們說這是鹿呢,還是馬?”有的膽子小,就低聲說:“是馬,是馬。”隨後又有好些人都說:“我們看這是匹馬。”趙高又走到說是鹿的這幾個大臣身邊,問:“你們想清楚了沒有,看清楚了沒有,這到底是鹿還是馬?”有幾個察言觀色的大臣這才明白趙高的意圖,忙答道:“是馬,是馬,這是一匹實實在在的馬,剛才我們幾個是看花了眼,這怎麼會是鹿呢?”此後,趙高找了一些借口將那些始終認為是鹿的大臣全部殺掉。趙高就這樣逐步排除了各種異己力量,最後他甚至殺了秦二世,從而也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趙高鏟除異己的方法非常奇特,他充分運用了各人掌握的信息之間的偏差,使得李斯由受寵到最後身首異處,再根據自己的試探性信息除掉了朝廷中的異己勢力,從而,為自己奪取最高權力準備了條件。

2.親兄弟明算賬——李世民殺兄奪太子位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李淵反隋時,他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是主力,而李世民的戰功最為卓著,因而他的軍事實力也就最強。可是因為他是次子,也就不可能成為李淵的“法定繼承人”。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是大唐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但李世民卻不甘心就這麼讓李建成當上皇帝。

憑借李世民的實力,采取武力搶奪未必會失敗,但聰明的李世民絕不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那麼采取什麼方式能夠名正言順地取代李建成呢?李世民采取了激將法,即迫使對手情緒失控而首先出手。

李世民怎樣才能促使李建成情緒失控呢?這點李世民從來都沒有擔心過。唐建立不久,李世民便試探了李淵對李建成的態度。一天,李淵正在談論自己的幾個孩子如何孝順時,秦王李世民全身戎裝且神色匆匆地來見高祖,說:“父皇,太子李建成想要篡逆您的皇位,已經命令慶州都督楊文幹起兵,圍剿仁智宮。現在密書、兵甲都已經拿來了,當事人爾朱煥、橋公山畏懼您的天威,隻是上奏了一個文書來報告這件事情。”說完他偷偷看了一眼父皇,他發現父皇隻是嘴角動了動,似乎並沒有要重辦李建成的意思。於是他趁勢又給李淵找了一個台階下,他說:“我想大哥已經是太子了,他肯定不會這麼幹的,這其中必定有隱情,不如召太子來,當麵一問不就清楚了。至於楊文幹,派一個人去把他召回來就行了。”李淵擺擺手說:“這個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我會處理的。”事後李淵把李建成召進宮中教訓一通了事。

李世民的這次試探極其不成功,於是他決定換一種方式來刺激李建成,以破壞李建成在李淵心目中的形象。

於是,李世民開始在親情上做文章。李淵斥責李建成後不久,李建成擺酒宴請李世民,也算是融洽兄弟感情。李世民召集心腹謀臣說:“大哥請我去參加宴會,我認為這是打擊他的好機會。”謀臣們都問:“此話怎講?”李世民這才緩緩地說道:“其實也沒什麼,我這裏有一瓶毒酒,是我花費了很大精力從西域搞過來的。上次試過了,很有用,服了此藥,毒性很長時間才能發作。”接著李世民對謀臣們笑笑說:“我準備明天去參加宴會,但去之前,我先喝下這酒,估計等宴會結束回到家後將是毒性發作之時。到時候,你們趕快告訴我的父皇,讓他來了解‘真相’就可以了,那樣李建成就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

宴會那天,李建成確實是煞費苦心,東宮裏紅氈鋪地,弦樂齊奏,各色各味的美味佳肴應有盡有。隻見李建成擺出大哥的架子,端起杯子招呼王弟們:“各位王弟前來赴宴,令我東宮蓬蓽生輝,父皇知道我要請客,特地賜菜。過去我因為一直忙於打理太子政務,對兄弟之情未免有些疏忽,還請兄弟們見諒。來,為了大唐的萬世興旺,為了兄弟們的幸福和睦,各位兄弟幹杯。”眾人都爽快地喝了杯中之酒,當然也包括李世民。這個宴會舉行得很成功,大家都很高興地離開了李建成的太子府,臨別前,李世民還裝模作樣地向李建成親熱道別。

其實李世民心裏已經在盤算著回家後的那場好戲了,而李建成卻還蒙在鼓裏。李世民剛回到府裏,便從嘴裏噴出一大口鮮血。這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他們急切地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後宮當班的禦醫腳步如飛地趕來緊急搶救。李淵正在接見外國使節,聽到消息後,當即趕來西宮看望兒子。隻見秦王臉色慘白,躺在臥榻上,吐出的血水讓人觸目驚心。李淵眉頭緊鎖,他忙問李世民晚上幹什麼去了,當仆人們說是去太子府赴宴後,李淵眉頭一皺,追問禦醫到底是什麼病。禦醫說:“根據症狀初步判斷是鴆毒。”盡管李淵心裏事先已有準備了,但是他還是因為震驚而大叫起來:“什麼?”他嘴唇發抖,口中在不停的咒罵:“逆子,逆子,這樣的事情也能幹得出來,這可是你的親弟弟啊!”

就在李淵自言自語的時候,李世民卻奇跡般地睜開了眼睛,他佯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似的對李淵說:“父皇,都怪兒臣不勝酒力還要喝酒,以至於嘔血不止,讓您操心了。”李淵聽到這些話終於忍不住了,他大聲說道:“建成那個逆子,他竟然給你下毒,我饒不了他。”李世民聽到這些話後假裝被嚇著了,他趕緊假意替李建成說好話:“父皇,千萬別這麼說,大哥哪裏會有這麼陰險的用意,況且他已經是太子了,他為什麼還要加害於我呢?我看這件事情就不要追究了,不然我們兄弟之間將會不和睦的。”聽李世民這麼一說,李淵也覺得家醜確實不宜外揚,於是順著李世民的話說:“也是啊,這幾個孩子裏麵就你最能顧大局,識大體,對你我是非常放心的。”說完,陰沉著臉走了。

事後,李淵明顯地開始冷落太子李建成,李世民離皇帝寶座又近了一步。

看到李淵已開始不信任太子,李世民決心下手鏟除太子黨羽,他的第一個目標名叫王珪,這是一個熟悉太子黨很多內幕的關鍵人物。一個細雨綿綿的午夜,李世民來到了王珪家中,他跟王珪一起走入密室,李世民開門見山地問王珪:“前次差人送你一些薄禮,你為何又退了回來?”王珪答道:“我隻是一個卑微的小官,不敢收受殿下的禮物。”這話表麵圓滑,卻有些於理不通。李世民笑著問:“我想從先生這裏得到幫助,你能答應嗎?”王珪點了點頭。於是,李世民向王珪簡略談了談目前形勢,談了談他與太子、齊王的過節兒,王珪悉心聽教,李世民見對方很誠實,最後又情不自禁地許願道:“你既然一心向著我,他日一定會有厚報的機會。”王珪看了一眼李世民說:“此處沒有外人,請允許我直說,東宮及齊王府私養驍勇,多達數千人,就京師的軍事實力而言,東宮加上齊王府要比秦府強大,殿下若想在非常時期掌握主動權,必須在玄武門將領身上下工夫。”玄武門即宮城北門,地位重要,是中央禁衛部隊屯兵之所,控製玄武門,即把握了宮城的命脈,王珪的話與李世民的想法不謀而合。

李世民老謀深算,早有將玄武門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中的想法,且已著手開展這方麵的工作。李世民需要一個最便捷的方法來控製玄武門,他知道王珪肯定知道,於是,他誠懇地對王珪說:“玄武門門衛將領常何是東宮的舊將,恐怕難以爭取。”王珪不以為然地說:“殿下還記得那年在東宮飲酒嘔血的事情嗎?您能夠快速地回到自己的府裏,完全在於那個常何啊。他如果對您有想法,肯定不會放過殿下的。常何雖然跟隨太子平定過河北,我看這個人,私下還是敬慕殿下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