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把信任植入帝王心中(1 / 3)

天下最難做的事情就是讓別人信任你,能夠得到他人義無反顧信任的人,則堪稱,世間人傑,這樣的人能夠設法讓權力者委以重任而不做作。能夠輔助有前途者登上高位。甚至,可以在官場的風波中左右逢源,長盛不衰。總之,他們能借助別人的信任,得到最大的利益。1.一流的拍馬“藝術”

——和得到乾隆賞識的伎倆在內蒙古、寧夏、青海和新疆等地,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過了很久以後,有的人竟不管別人的馬好與壞、強和弱,都一味地隻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於是“拍馬屁”一詞便用來諷刺那些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討好別人的行為了。清朝的和珅也是善於拍馬屁的人,他的諂媚之術令乾隆異常喜歡他。

一天,乾隆對大臣們說:“皇太後快八十歲高齡了,一直住在我們這個比較枯燥的紫禁城裏,她感覺很不舒服。各位愛卿有什麼好的主意可以讓太後高興呢?”此時大臣們都麵麵相覷,不知道乾隆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唯有和珅明白乾隆皇帝的心思,無非就是他想為自己的母後修建一座花園,但他卻不想在這個時候出頭。因此,和珅也跟其他大臣一樣,靜靜地低著頭不做聲。乾隆有些著急地問:“各位愛卿難道就不能提個建議,來讓皇太後開心嗎?”可是乾隆反複問了幾聲也沒有人附和,他有些泄氣了。正準備作罷,和珅一見時機成熟了,便主動走出來跪到大殿前麵說:“陛下,我有一個請求,望陛下恩準。”乾隆高興地對和珅說:“有什麼請求盡管說吧。”和珅於是大聲道:“太後是皇上的母親,是國母,她的生日便是天下百姓的生日,我等作為皇上的臣子,更應該想著替皇上分憂,想著讓太後高興。因此,我代表所有大臣請求皇上恩準,為太後修建一座大園子,讓太後的餘年過得開心愉快,不知道皇上能否批準?”

乾隆聽了和珅的請求非常高興地說:“和愛卿的請求很好,但不知道眾位愛卿的意見如何呢?”大臣們一聽,忙附和道:“和大人的這個意見好,我們都同意。”

就這樣,修園子的計劃敲定了。和珅馬上想到乾隆肯定會尋找監督造園子的人,本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表現機會,可是和珅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如果自己主動請纓的話,那麼乾隆一定會認為自己與其他拍馬屁的勢利小人一樣趨炎附勢,那麼這個馬屁很容易拍錯位置。

於是,和珅想到一個好辦法,他走東家串西家,反複跟那些大臣們說:“皇上這次修建園子,可是一個苦差事,如果修得好還行,萬一出差錯,怪罪下來,可是要連累家人的!”和珅之所以要將修建園子說得如此危險,目的是想讓所有大臣都不願意去接手這個修建園子的工程。這樣乾隆必然會因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一籌莫展,自己便可趁機佯裝迫不得已來主持這項工程,從而讓乾隆對自己另眼相看。

果然,當乾隆再度召開朝會,問誰能主動承擔此項重任時,大臣們的緘默讓乾隆有些惱怒,可他又不好發作,畢竟這不是國事,而是自家的私事。就在乾隆左右為難的時候,和珅趁機佯裝勉強的樣子對乾隆說:“陛下,臣生性愚笨,原本這樣的事情不是我所能承擔的。但是,當我一看到陛下愁眉緊鎖,我就覺得我們這些做臣子的真是沒有用,竟然沒有人願意替陛下分憂。因此,盡管我能力有限,可我願意憑著自己對陛下的忠心來承攬這項工程,以表達自己對皇太後的孝心,希望陛下能夠應允。”和珅明白自己主動請纓承擔這項工程,再次讓乾隆脫離尷尬的境地。

確實如此,乾隆一聽和珅的話,馬上眉頭舒展,高興地說:“和愛卿忠心可嘉,你放心去做吧!有什麼事情及時彙報,不要有任何顧慮。”和珅這個馬屁拍出了雙重作用:既可以讓乾隆賞識自己對他的忠誠,又可以降低修建園子時自己所要承擔的風險。

然而,要想把這座園子建得有氣派,得需要大量的銀子,從哪兒能夠弄到這麼多的銀子呢?乾隆為此事非常煩心,他知道不能動用國家的儲備銀,因為這是用於鞏固西北邊防的國防款,肯定是不能挪作他用的。可是哪裏還有其他的方式籌集建園銀款呢?其實和珅早就有了主意,可是他卻不急於把自己的錦囊妙計告訴乾隆,如果那樣的話,顯得他和珅的這個計策太不值錢,同時也達不到討乾隆歡心的目的。

沒過幾天,乾隆便因為這件事情大發雷霆,他將所有大臣召集起來,大有興師問罪的架勢。乾隆餘怒未消地問:“你們大家難道就不能替我想想如何籌集建園費用嗎?”但無論乾隆如何動怒,大臣們始終沉默不作聲,這下讓乾隆無所適從了,總不能因為這個而將某個大臣抓起來吧?這時和珅略微抬起頭,用眼角餘光掃視了一下乾隆和大臣,佯裝誠惶誠恐的樣子對乾隆說:“陛下,臣早有對策,隻不過覺得難登大雅之堂,便一直沒有吭聲。”乾隆一看又是和珅,心中真有幾分感動了,他歡喜地對和珅說:“你有什麼辦法盡管說。”和珅假裝不顧自身名節而隻為乾隆著想的樣子大聲說:“可以向地方各級大員們下發一個通知,就說皇太後馬上要過八十大壽了,她老人家特別想見見這些為朝廷而辛苦的大臣們,希望大家能夠體諒她老人家的心意。”乾隆一聽有些納悶,說:“這是什麼辦法?”和珅微微一笑後,對乾隆說:“讓這些大臣們來為太後祝壽,他們不可能空手來,肯定會帶來見麵禮的,隻要將他們每個人送來的見麵禮都對外公布,越往後送的,禮金數量也就越大。”

和珅此舉果然厲害,他是借別人的銀子來博得乾隆的歡心,也治好了乾隆的一塊心病。

經過這件事情後,和珅開始有意識地揣摩乾隆帝的脾氣、愛好、起居和生活習慣等。皇帝想什麼,他就想什麼,有時甚至皇帝沒想到的事,他也預先想到了;皇帝說什麼,他也說什麼,並且說到皇帝心裏去。此外,和珅還有一個絕活兒,那就是總能將馬屁拍得恰到好處。

一次,乾隆皇帝來到禦花園,他無意中說:“和珅啊,我真羨慕平民百姓的生活啊,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遊山玩水,可我作為皇帝,天天被大家跟著,想去遊山玩水都難啊!”和珅腦子一轉,馬上想到這是乾隆故意暗示自己要去四處巡遊,於是他接過乾隆的話答道:“皇上,您日理萬機,為了天下百姓操勞過度,臣也看著心疼呀!您早該放鬆一下,這樣您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天下的事務啊。陛下何不到南方去巡視一下?”乾隆問:“可以嗎?”和珅諂媚地一笑說:“皇上是九五之尊,想去哪裏就可以去哪裏,難道還要征詢別人的意見嗎?”乾隆擔心地說:“沒有理由就出去遊玩,天下人會批評的。”和珅嗬嗬一笑道:“原來皇上擔心這件事,奴才早就替陛下想好了一個理由,就說太後年紀大了,她從來沒有去過南方,很想去看看。”乾隆一拍手高興地說:“和珅,真有你的,你真是我信得過的人,我不會虧待你的!”

乾隆宣布要南巡之後,和珅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把準備工作做到前麵去,這樣不還可以給乾隆一個意外的驚喜,又不至於讓乾隆怪罪自己擅自揣摩皇帝的心思,可是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和珅費盡了心機。一天,他去拜見乾隆,乾隆正在做詩,和珅畢恭畢敬地站在乾隆身邊,他看到乾隆寫的是一首描寫山東景物的詩歌,其中有這麼一句:“聞道山東美”,和珅看到後,就明白乾隆想坐船去山東。可是這次,和珅覺得自己不能親自出麵,因為讓乾隆發現自己擅自揣摩他的心思,那這個馬屁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命給拍掉。

最後,和珅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即假意在陸路和水路兩個方麵都做好準備,而將重點放在水路方麵,以保證讓乾隆滿意這個“南巡”的準備工作。因此,他一方麵親自前往陸路線路督導道路的修築和拓展;另一方麵又對自己的心腹說:“你去一趟戶部,告訴他們,預備十萬兩銀子,然後知會工部,即刻著手翻修安福艫禦舟。”

不久,乾隆突然宣布自己要走水路從山東沿運河南巡。就在他認為大家可能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走水路的時候,和珅已將修葺一新的安福艫禦舟呈現到乾隆麵前,乾隆有些疑惑地問:“愛卿難道早就知道我的心思了?”

和珅明白乾隆這是在試探自己,如果自己實話實說,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隻能裝傻,從側麵奉承乾隆心思高深莫測,非常人所能知曉的,而自己這次的舉動純屬巧合。

於是,和珅故意一臉虔誠地辯解道:“微臣哪裏能夠知道聖上的心意啊,我不過是比別人幸運一點兒,恰好做的事情與陛下的心思相吻合罷了,像我這樣的笨人能夠得到一次的巧合,全仰仗陛下的恩賜,哪裏還敢隨意去揣摩您的想法啊!”和珅的這些話讓乾隆哈哈大笑起來,不停地誇獎和珅確實能幹。

光有乾隆的口頭表揚,還不足以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還需要加強自己與皇室更緊密的聯係,要想做到這點,得有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可是這個身份如何才能獲得呢?和珅再度施展他的絕活兒,將馬屁拍向了皇太後和皇後。一次,皇太後和乾隆前往臥佛寺燒香,要上一個數百級的台階,而且比較陡,需要前麵的抬轎者先跪下,然後後麵的人才能上一級台階。和珅知道後,覺得這是自己充分取悅皇太後的最佳時機,隻要自己親自去充當轎夫,把皇太後抬平穩了,自然會拉近與皇太後的親密關係。於是和珅親自勘察地形,數清楚台階數,還演練了若幹次,確保能夠平穩才罷休。

事情果然如和珅預料的那樣,當皇太後燒香返回時,發現如此陡的山,上山和下山卻都非常平穩,便在乾隆麵前極力表揚負責此項工作的大臣。她說:“這個人真是細心,我一路上上山下山,都很平穩,也不知道是誰這麼會辦事?”乾隆回答到:“是和珅!”此時,乾隆才想起和珅,他問左右太監:“和珅哪裏去了?”太監們支吾著說:“奴才們沒看見……”乾隆大為光火:“怎麼沒見人?和珅又耍什麼花招?”他忽然發現,給皇太後抬轎的最前麵那名轎夫,一直低著頭,還把頭上的笠帽故意壓得很低。乾隆心念一動,走到那名轎夫麵前,那轎夫把頭垂得更低了。乾隆忽地一抬手,打掉了轎夫頭上的笠帽,一看果然是和珅。隻見他滿頭大汗,連藍布長衫的肩頭和前胸也濕漉漉的,臉上大概是擦汗時留下的泥土,橫一道豎一道像個花臉。乾隆看著他歎道:“你這是何苦呢?”皇太後走過來,看見給自己抬轎的居然是和珅,也大覺意外,嗔怪道:“你這孩子,堂堂朝廷一品大員,怎麼給我當起轎夫來了!”

嗔怪歸嗔怪,此後和珅的忠心和孝心給皇太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為和珅實現建立與皇室的緊密關係打好了基礎。至此,和珅通過自己高超的拍馬技術成為皇親國戚、朝廷重臣,在乾隆一朝,真是風光無限。

2.錢應該花在有用的人身上——呂不韋登上秦國相位的過程世界上哪一個民族最會做買賣?也許有人會說,猶太人是個商業民族,最會精打細算,中華民族是個重農輕商的民族,是最不懂經商的。然而,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一樁“生意”就發生在中國。中國商人的氣魄令全世界都感到震驚,因為成功者要買下的對象不是一宗財產,也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朝代。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就是呂不韋。

戰國末期,秦、趙兩國為各自利益考慮訂立了和約。為了取得信任,按照當時的習慣,互換國君的親屬作為人質,秦昭襄王就把自己的孫子異人送到了趙國。

異人在趙國做人質,隻能任人欺辱。隨著秦國大軍的逼近,趙孝成王因為屢受秦國欺侮,早就想殺掉異人以泄其憤。

在異人生命危在旦夕時,一個名叫呂不韋的趙國商人卻通過認真分析秦國的現實情況後,發現了異人是個“奇貨”,而且堅信此“奇貨”值得花巨資去“囤積”。因為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是未來的秦國國君,雖然他有二十幾個兒子,但是他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就是說,誰能夠成為華陽夫人的養子,那麼這個人成為秦國國君的可能性就最大。呂不韋為自己發現到異人這樣一個“奇貨”而興奮不已。

既然異人是個可供發掘的“奇貨”,那麼就得說服自己的父親去投資。於是他們父子倆有了一段流傳千古的對話,呂不韋問他父親:“種地能夠得到幾倍的利息呢?”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十倍。”呂不韋又問:“如果做珠寶生意能得到幾倍的利息呢?”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百倍。”呂不韋最後問道:“如果花錢立一個國君,平定一個國家能獲幾倍的利息呢?”呂不韋的父親回答道:“那就說也說不完了。”呂不韋趁機對他父親說:“現在趙國城內有個秦國國君的孫子異人,我仔細分析他的身份,認為隻要讓他成為秦太子安國君寵愛的華陽夫人的養子,那麼他就一定能夠成為秦國未來的國君,您認為這個投資值得嗎?”呂不韋的父親思考了一下說:“值得,我同意你動用家裏全部的錢財去做這樁‘生意’。”

盡管異人是個“奇貨”,但目前卻生死未卜,因此,呂不韋首先想到的是先把這個“奇貨”保住。於是,呂不韋花重金買通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趙國的平原君,讓他去遊說趙王不要殺異人,平原君果然答應了。他來到趙王那裏說:“秦昭襄王有那麼多子孫,秦太子安國君也有二十幾個兒子,殺了異人,對安國君、對秦王都不會有什麼損害,更何況異人是他們子孫中最不重要的一個呢?不如暫且留下他,往後也許還能用得著,有個退路。”趙王聽從了平原君的勸說,最終放棄了殺異人的念頭。

呂不韋花重金把異人救下來後,就思量著如何把這個“奇貨”先“囤積”起來,留等日後大用。要“囤積”就得花錢,呂不韋此時出奇的豪爽。因為此時異人仍然受到趙國派來的士兵看管,行動極其不自由,呂不韋便親自帶著數百兩黃金賄賂看管的士兵,這樣,士兵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異人由於受到趙國的虐待,生活窮困潦倒,不要說去花天酒地,就是起碼的日常生活也捉襟見肘。對於這些,呂不韋當然心知肚明,他便雪中送炭般為處在困境中的異人送去了大量的美食和黃金,以至於異人差點把呂不韋當成再生父母了。呂不韋精心“囤積”著異人這個寶貝,花多少錢也心甘情願,因為他就是準備用錢來換取異人對自己的感激之情。呂不韋清楚“囤積”異人這樣的人,光花費物質金錢還是不夠的,必要的時候還得搞些精神投入,因此,他毫不吝嗇地將自己寵愛的美姬送給異人,讓異人在自己安排好的溫柔鄉中欲仙欲死。至此,異人對救命恩人呂不韋非常感激,呂不韋“囤積奇貨”的目標初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