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荷葉清暑利濕降血壓(1 / 1)

必備知識

荷葉,異名蕸,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葉片。

適宜範圍

性味歸經 荷葉味苦澀,性平。入心、肝、脾經。

功效主治 荷葉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止渴止血、散瘀除煩等功效。

古書摘要 在醫書典籍中,有許多論述與防治高血壓病相關。如唐代食療學家孟詵就說過,荷葉可“破血”,指的是可使血瘀化解。《日華子本草》記載,荷葉功專“止渴,並產後口幹,心肺燥,煩悶”。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荷葉可“生發元氣,裨助脾胃,澀精濁,散瘀血,消水腫……”。《滇南本草》認為,荷葉“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嘔,頭悶疼”。《本草再新》也認為,荷葉“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醫林纂要》說荷葉“功略同於藕及蓮心,而多入肝分,平熱、去濕,以行清氣,以青入肝也。然苦澀之味,實以瀉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熱、平氣血也。”

現代視角

化學成分 荷葉含蓮堿、荷葉堿、原荷葉堿、亞美罌粟堿、前荷葉堿、番荔枝堿、鵝掌楸堿、槲皮素、異槲皮甙、蓮甙、酒石酸、檸檬酸、蘋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鞣質。荷葉還含有抗有絲分裂作用的酸性成分。

藥理作用 荷葉所含成分中,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並能短時間地降壓。據有關資料報告,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在動物實驗中能直接擴張血管,起到中等程度降血壓的作用。荷葉是“藥食兩用”的食物,荷葉中富含的黃酮類物質,是大多數氧自由基的清除劑,可以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增加冠脈流量,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等有顯著效果,對降低舒張壓,防治心律失常、心血管病等也起重要作用。因此,荷葉黃酮是一類極有價值和待開發的物質,它既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原料藥,還可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和飲料中。此外,荷葉中另一大類活性物質——生物堿,生理活性顯著,具有明顯的降血脂、抗病毒等功效。

用法簡介

應用荷葉茶、荷葉山楂飲、荷葉粥以及荷葉煎劑和湯飲防治高血壓病,均有較好的效果。

趣聞軼事

民國時期,南京名醫張棟梁擅用鮮荷葉治療高血壓病、輕度中暑、疰夏等多種病症。荷葉茶、荷葉粥是他經常指導病家食用的簡便方。當時,南京已經出現西醫診所,血壓計已運用於臨床。經過觀察,荷葉的煎劑、湯飲對防止高血壓病有一定的療效,尤其適宜治療夏季血壓輕度增高的患者。而且,口感爽滑、清香宜人,頗受患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