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散步慢跑降血壓(1 / 1)

必備知識

大量事實已經證明,散步慢跑對高血壓病的防治是大有益處的。據調查,多數高血壓病患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散步或慢跑後,頭暈、頭脹、頭痛、失眠、心悸等症狀都有所減輕,甚至消失,血壓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醫學解析

在空氣比較清新的戶外進行輕鬆而有節奏的散步或慢跑,能使處於緊張狀態的機體得以放鬆,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血管痙攣,促使血壓下降,並可促進新陳代謝,降低體重和控製肥胖,減少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加強藥物療效。散步可消除疲勞,促使心情舒暢,緩和神經、肌肉和血管的緊張,能直接或間接地起到降低血壓作用。

散步實施方法

散步運動 對所有的高血壓病患者均適用,即使高血壓病伴有心、腎、腦並發症者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散步可選擇在清晨、黃昏或睡前進行。每天1~2次,每次10~30分鍾。

散步的速度

●慢速:每分鍾60~70步。

●中速:每分鍾80~90步。

●快速:每分鍾90步以上,每小時步行4千米。

對於合並心、腦、腎病變的高血壓病患者,選擇快速散步應慎重。

慢跑實施方法

慢跑運動適應人群 輕中度的高血壓病患者及臨界高血壓的人,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有並發症及年齡過大的高血壓病患者,不宜提倡慢跑運動。

慢跑的姿勢 兩手微微握拳,上臂和前臂彎曲成90°左右,上身略向前傾,全身肌肉放鬆,兩臂自然前後擺動,兩腳落地應輕,一般應前腳掌先落地,並用前腳掌向後蹬地,以產生向上、向前的反作用,有節奏地向前奔跑。慢跑時最好用鼻呼吸,如果鼻呼吸不能滿足需要時,也可口鼻並用,但嘴巴不宜張得過大,以減少冷空氣對氣管的刺激。

慢跑的方式 根據病情的輕重、血壓的高低、體格的好壞、耐力的大小而采用快慢不同速度,也可采取慢跑與步行交替的方法,以不喘粗氣,不覺難受,不感頭昏為度,掌握慢跑速度和慢跑的距離。

專家提醒

散步的同時可進行有節奏的擺臂擴胸動作,以增加胸廓活動,調整呼吸。

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慢跑運動前,應先進行準備活動3~5分鍾,如先作片刻徒手體操或步行片刻,以使心髒及肌肉、韌帶逐漸適應一下,再逐漸過渡到慢跑。慢跑結束前,應逐漸減慢速度或改為步行,切忌突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