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組成

生黃芪50克,當歸20克,枸杞果20克,山萸肉10克,生乳香9克,生沒藥9克,鹿角膠(搗碎)18克。

治療範圍

本方具有益氣養血,祛瘀通經作用。常用於治療肢體痿廢,或偏枯,氣短懶言,多汗,小便頻數或遺尿,舌紫暗,脈極微細無力。

煎服方法

將上藥(除鹿角膠外)用水浸泡半小時後大火煮開,再小火煎煮20分鍾即為頭煎藥,再如法煎煮為二煎藥,將頭煎、二煎混合,將上藥分2~3次,兌入鹿角膠,飯後半小時衝服。每日1劑。

機製分析

方中生黃芪益氣升陽;當歸補血潤燥;枸杞果、山萸肉補益肝腎;鹿角膠填精益髓;乳香、沒藥祛瘀通經。該方常用於現代醫學的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半身不遂)等病症,本症產生於腦血栓等腦卒中經過搶救治療之後。根據現代藥理研究:黃芪能改善貧血,能擴張冠脈及外周血管,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當歸有明顯抗血栓作用,能促進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生成,能下降冠脈和總外周阻力;山茱萸能抑製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枸杞子對造血係統有促進作用。諸藥共同作用達到抗血栓、擴張血管及促進造血等目的,所以可以治肢體痿廢或偏枯等病症。

治療心悟

“幹”者,有製止、幹預之意;“頹”者,即敗壞、頹廢為謂也。本方可製止偏枯、痿廢病症的發展,使頹廢的肢體重新振複,故名“幹頹湯”。

曾治一位於姓患者,男,56歲,教師。原有高血壓病史,1個月前突發意識障礙伴右側肢體活動不能,至醫院診治,經頭顱CT、MRI等檢查明確病情為左側腦血栓形成,血脂、血糖等檢查均示正常,經治療後患者病情好轉出院。為求進一步康複,家屬延請我為之治療。就診時患者神誌清楚,右上下肢呈遲緩性癱瘓,口角向左歪斜,言語含糊不清,大便1周未解,血壓140/90毫米汞柱,心悸氣短,乏力汗出,舌質黯淡。我以幹頹湯加味治療:生黃芪50克,當歸20克,枸杞果20克,山萸肉10克,乳香9克,沒藥9克,鹿角膠(搗碎)18克,桃仁12克,地龍15克,赤芍15克,生軍10克。服藥7劑後,患者右側下肢已能小幅度自行屈伸,7日內大便2次,色黃成形,其餘心悸氣短、乏力汗出諸症均見減。要求原方續服,並結合針灸治療,囑堅持肢體恢複性功能鍛煉。連續服藥1個月後,能自行下床活動,言語較以往清晰,大便2日1次。門診治療3個月後,患者右側上下肢活動基本正常,言語較流利。